自闭症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自闭症康复网 > 自闭症康复师手札——眼神

自闭症康复师手札——眼神

时间:2023-01-30 18:50:33

相关推荐

这就是抓眼神, 也是目前最流行的练习注意力的方法。必须要承认,这几年自闭症康复理念还是在一直进步的,至少比掰脑袋一定让孩子看自己眼睛的做法要好很多了。很多书里面都提到过:抓住孩子的眼神注意力,是让孩子产生兴趣和人互动的第一个基本步骤。

但是,看我?看薯片?我=薯片?还要迅速兴奋的说太棒了?这种做法可取吗?

因为孩子不看人,所以老师就要用薯片以及夸奖强化他看人的行为,这是非常典型的想当然的做法。

我且不说孩子是否理解,也不说是否会对孩子造成压力和对视恐惧。最起码,即便孩子会为了吃东西或者夸奖去看人,请问这正常吗?如果有一天使劲盯着你看,看了许久还挺纳闷:我都看了,你怎么还不给我吃东西或者夸奖我?

眼神的本质是什么?

所谓眼神,就是用于观察外界环境(人)来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的过程。

比如我说话看着你,是因为我会下意识的去读取的表情,来决定我的谈话内容和方式。再比如寻找东西的时候,或者拿着手机拍照片时候,都是属于试图去观察环境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表情,寻找的物件,美景)的过程。

但是一个自闭症孩子如果连最基础的认知都不够,他能明白这些信息的意义吗?不明白信息的意义,又谈何去抓取信息?更不要谈会有主动眼神和注意力了,所以这就陷入了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悖论:

没有眼神,也就没有注意力,没有注意力,就不能提升认知,不能互动。反过来没有认知,那就越发没有眼神,没有注意力。

这个怪圈,如果不能突破,那么孩子的成长就会停滞不前,成人的身体,幼儿的思维,难道这就是自闭症孩子的未来吗?NT(正常发展儿童)和ASD(自闭症儿童)的差异性也就在这里。NT对一般事物都充满好奇,会主动去关注。但是ASD孩子的兴趣狭隘,外界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力其实很小。

个训课,桌面大行其道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抓取孩子注意力,所以强调环境要小,要单纯,一切可能会干扰孩子注意力的东西都应该在课上排除出去。目前几乎所有的干预思路都是从眼神注意力入手,然后去让孩子获得认知记忆。

会不会有那么一种可能,可以另辟蹊径,在孩子没有关注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认知记忆。

我是自闭症康复师X,这是一个天天负能量,而且很容易对人生产生怀疑的职业。我的工作就是窥探着自闭症孩子的内心迷宫,并把他们带出来。

今天我们的命题是在没有注意力的情况下能否可以进行认知记忆。

我把这个猜想称作公交车原理。教自闭症孩子认知最难的地方是什么,我打个比方就像你去坐一辆公交车(地铁,电梯),当你下车的时候,我拦住你问:刚才在车上坐在你对面那家伙长什么样子?你会被问的目瞪口呆。你在车上时候从来没注意过陌生人,也没人事先要求这个,事后突然问你,你怎么可能记得起来。

自闭症孩子就是这样,他的注意力根本就不在我们的目标上。让他去回忆出那个陌生人的长相,那当然是说不出来了。

那么有没有办法呢?其实还是有办法让你在不关注的情况下去记住那个人的长相的。你连续固定时间坐那个车一个月。那个陌生人大概也是因为上下班或者其他什么事,每天都偶遇。那么有一天你会意识到,噢?那家伙好像有点眼熟啊!翌日。你又会有这种感觉。直到有一天,噢!我想起来了,他昨天也是这车。这个记忆就被保存下来,这就是联结的作用。

但这可能需要30天,有没有更快的办法让你记住他?当然也是有的,联结的效率是可以提升的。比如这个车厢只有你和他两位乘客,可能连续3天之内就记住他了。

第一种思路是联结次数的数量

第二种思路就是排除无用的干扰信息。那么有没有1天就记住的方法呢?还是有的。如果你捧着花了一万多刚买的苹果最新款XS手机,一进车厢,就被那家伙撞个满怀,手机屏幕碎了,然后你满怀怒火的望着他时候,那张可恶的脸估计你会永远记住。这就是第三种思路叫做制造事件。

实际上我们教自闭症孩子基本上都是沿用了这三个原理。

所以结论就是,我们并不需要去单独训练孩子眼神,只要认知理解提升上去了,眼神就会慢慢发展出来。但是如果早期训练当中大量的强迫孩子看人的眼睛,造成了“看眼睛=厌恶”,那么孩子可能终身都抗拒看人。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大概干预了接近百个孩子,90%以上孩子虽然没有单独训练过眼神,但是最后他们的眼神都会慢慢发展出来,甚至达到接近NT的程度。

如果觉得《自闭症康复师手札——眼神》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