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自闭症康复网 > 自闭症孩子做康复训练 却没什么效果 这5个错误的教导方式需警惕!

自闭症孩子做康复训练 却没什么效果 这5个错误的教导方式需警惕!

时间:2018-04-01 03:48:27

相关推荐

先来看到一位星妈令人揪心的留言:

前几天,我在厨房做饭,小宝想拿放在桌子上的饼干,就踩着椅子自己拿,结果没站稳从椅子上摔了下来,把小脸摔青了一块,幸亏旁边没有放东西,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类似的情况也经常发生,我和他爸整天提心吊胆的,生怕他出什么意外。什么时候他才能学会主动提要求呢?

其实不止这位妈妈,相信有很多家长有这方面的困惑。

确实,因为自闭症谱系障碍孩子在语言方面有很多困难,让他们常常用哭的、动手抢、不声不响直接拿等不恰当的方式表达需求。

想要孩子主动提要求,在家庭教导过程中,家长要避开以下误区,孩子的康复训练才会有效果。

这些教导误区要警惕

1. 经常教孩子一些宽泛性的词

拿“我要吃饼干”这句话为例。

“要”,这是一个十分宽泛的词,孩子只会说“要、要、要”,要什么、向谁要?

孩子无法表达出具体的名称,他人没有办法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

★ 建议:

最开始时,避免教孩子宽泛性的词。从指向性强的字、名词、动词入手。

2. 过早的教孩子用长句子提要求

如果孩子处于用名词表达的阶段,“饼干”,家长却教孩子说“我要吃饼干。”

孩子记不住不说,句子的含义也不能理解,这种情况下长句子就只能等于“咒语”。

所以,我们要考虑孩子的认知和语言能力,把提要求的句子尽量简化。

例如,孩子喜欢吃饼干,“饼干”是孩子的真实需求,是他说话的动机。

那就从“饼干”开始教,当孩子学会自己说“饼干”来提要求后,再教他“吃饼干”,之后扩展句子“我要吃饼干”。

3. 不同的家长用不同的教法

孩子想吃饼干,妈妈教的是“叫妈妈”,孩子叫完妈妈就能得到饼干。

爸爸教的是“要”,说完“要”就能得到饼干。奶奶教的是“打开”,说完“打开”就能得到饼干。

以后,孩子想要饼干,孩子可能会说:“妈妈”、“要”、“打开”,但是别人却不知道孩子想要的是什么,于是孩子就开始出现哭闹行为。

★ 避免教学分歧,教的内容要是孩子真正想要的东西。

4. 过早的加入了称呼

孩子想吃饼干,妈妈会教孩子说“妈妈,我要吃饼干”。

但是,孩子还不能分辨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称呼,在他的认知里,只要说了“妈妈,我要吃饼干”,就可以得到饼干。

当孩子想要饼干的时候,看到爸爸也会喊“妈妈,我要吃饼干”。

★加入称呼需要在孩子的认知能力可以辩别”妈妈“”爸爸“”你“”我“时才用。

5. 太有原则,不达目的不罢休

家长的要求是完整说出“我要吃饼干”,而孩子可能是说只说了“饼干”、“吃饼干”。

这个时候一定要孩子完整地说出来才给饼干,很容易打消孩子说话的积极性。让孩子放弃要饼干,直接逃离或者哭闹。

孩子在提要求时,会努力跟着我们学习发音,尽管发出的音节与正确的音节有所偏差,我们也要及时满足孩子需求。

从愿意发音就有饼干,到发类似音再到发标准音,慢慢进步!

避开这些误区,使用正确的方法教孩子提要求。我们都希望看到这样一幕:

小宝下次想要吃饼干的时候,去牵着妈妈的手,指着饼干说“吃饼干”。妈妈轻松替小宝拿到饼干,然后回到厨房继续做饭。

今天的课堂分享就到这里了!

如果觉得《自闭症孩子做康复训练 却没什么效果 这5个错误的教导方式需警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