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自闭症康复网 > 家长注意:自闭症家庭干预四大误区解析

家长注意:自闭症家庭干预四大误区解析

时间:2024-03-23 14:10:43

相关推荐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干预至关重要。然而,家长在干预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到自闭症子的治疗效果。本文将探讨自闭症家庭干预中存在的四大误区,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如何更好地支持自闭症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通过解析这些误区,有助于家长们更科学地进行自闭症家庭干预,提高自闭症孩子的生活质量,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家长注意!自闭症家庭干预存在四大误区,

1大家对自闭症存在的误区

自闭症是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对于自闭症,在大家的心目中普遍存在着三个误区,在此给大家作一一介绍。

自闭症患者是天才?

有些人以为,自闭症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天才。确实,会有一些患者有着特殊的才能,如同电影《雨人》中的哥哥雷蒙,对数字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但事实上,自闭症患者中,有80%-90%存在智力问题。还有一些人误以为自闭症患者没有感情。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喜好,只是在理解和表达上存在困难。

自闭症患者是精神病患者?

虽然很多自闭症患者智力发育迟缓,但未必都是弱智。振振的父母带着孩子看过很多医院,其间令他们最伤心的就是某个医院的专家只说了一个字——笨。

他认为这个孩子先天就笨,和自闭症无关。但事实上,振振学东西很快,他可以自己上网、打游戏、网上购物,而这些东西父母从来没有教过他。

专家表示,把自闭症当成精神病患者也是不对的,自闭症儿童其实更需要社会的理解与接纳,而不是被视为异类排斥在外。

无药可治所以要放弃?

虽然自闭症有很多的治疗方式,但是目前为止,只有症状的减轻,鲜有治愈的案例,有人提出,无药可治所以要放弃。但是,确实是有许多孩子在专业的教育训练之后,生活规律了,也能够说一些话了,因此不可轻易放弃治疗。

以上就是普遍存在的关于自闭症的误区,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若还有疑问,可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小编祝您身体健康。

2家长注意!自闭症家庭干预存在四大误区

你在生活中碰到过这样的孩子吗:他不会说话,对人际交往不感兴趣,有些孩子甚至能推算出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能说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首都名字?他也可能对认字很有天赋,一学就会,但说话怪声怪调,不喜欢和小朋友发展友谊?还有可能,他喜欢脚尖走路并以步代跑?或许你以为这只是电影当中的情节,绝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出现。如果有事实告诉你,这些奇怪的儿童极有可能就是天生的儿童自闭症患者,你会相信吗?

据美国最新一次研究调查表明,自闭症患者发病率竟已达百分之一。数据说话,触目惊心。另外,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身心发育障碍性疾病,多数始于婴幼儿期,通常在3岁以前就可能表现出发育异常和受损,男孩发病显著高于女孩,并将终身伴随患者。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庭的父母,由于孩子患有先天性自闭症,家庭矛盾频出,到最后求医无门而选择遗弃孩子,甚至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听到这些,你是否被震撼到?无论是对单个家庭还是整个社会来说,责任与人情的掣肘在这里表现尤为明显。在对自闭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家庭所面对的一些现实问题首当其冲。

生态环境直接影响自闭患者的康复效果

在实际培训结束后,有一部分自闭患者可以达到正常生活的水平,比例大致占到全部受训者的百分之二三十。最值得注意的是,患儿康复目标能否实现,最终能否走向社会,融入主流生活,有一半的责任来自于提供康复教育服务的人,另一半来自于主流社会、主流学校、及其将来可能要工作生活地方的生态环境。

家长注意:自闭症家庭干预四大误区解析

生态环境的包容性,接纳性对康复效果起直接反馈作用。所以,自闭患者的整个康复事业,不是一所单独的学校或是培训机构能够做到的,成功与否很大部分责任在于孩子所处生态环境。

如每个自闭症孩子最亲近的生态系统就是他的家庭,上学后,则由老师、同学及校园周边重新组成其新的生态系统。如若生态环境能够考虑到孩子的需求,为他的缺陷提供弥补,促进其行为的完成,将极大利于孩子康复工作的完成。总之,可以说,康复效果一半看孩子本身,一半看与孩子对应的生态环境。

康复训练:家庭责任重于泰山,训练即孩子的日常生活

正如上所述,生态环境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家庭作为每一个孩子的第一到学校,也可能是他们最后的康复治疗培训中心,该在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作为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对自闭患儿的教育须是终身性的,而非阶段性,要长期有衡心、有毅力地用科学方法教育孩子,所以很明显,作为针对适龄儿童的康复学校或机构不能为孩子和家庭做到一劳永逸。因此,在向相关专家咨询之后,小编慎重提醒各位自闭患儿的家长:不要把康复教育拘泥于一个场所和时间段,而是应把训练的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做到从孩子睁开眼睛起就开始训练。

鉴于此,患者的家人最好具备进行科学规范训练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如针对孩子的视觉特点,更应该尝试让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同时出现在孩子面前,帮助他理解,为交流沟通搭建更好的平台。

作为康复训练关键环节的家庭教育误区重重

目前,我国有远超一百万的自闭症患者,同时也意味着有超过一百万的家庭正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国内康复教育体系仍处于初步构建阶段,专业培训教育单位和机构稀缺,求治无门是普遍现象,面对现实的窘境,患者家庭若能掌握良好的培训教育手段,把教育孩子的心态调到最佳,将省去不少烦恼。对此最好的建议,无非是家长们须直面现实,充分意识到诸多误区的存在,并去克服与更正。

家庭教育中的四大误区:

①早期发病症状被忽视,错失救治良机

父母们最开始大都认为自闭是由于与孩子交流太少,甚至觉得是小时与爷爷奶奶住一起,忽略了对其进行语言方面的教育。而其实并非如此,自闭属先天发育障碍,具体病因不详,更多时可能与遗传有关,可以说是自闭是伴随孩子出生而来,并将伴随终身。

②认为自闭症孩子的教育是阶段性的,在教育准备上不够充分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在经治疗半年、一年或两年后就会康复,可以去上正常的学校。真实状况是,自闭症并非像其它疾病一样治疗几个疗程就会痊愈,患者一旦被确诊为自闭症,对其的干预将会是伴随终生的。只是因为个体因素不一样,在干预的强度上会有轻重之分,绝不是阶段性的干预后就可以高枕无忧的。

③没有意识到干预训练需随时随地进行,付出绝对的耐心与毅力

很多家长认为只有在机构和学校中,面对老师时才是教育,领回家后就可以不用训练,可以松懈下来,大错特错!正确的做法就是醒来就开始训练,不管是谁面对孩子,都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训练,对孩子的教育须做到时时刻刻,随时随地进行。

④过于较真训练形式上的效果,而忽略训练背后的意义和目标

要知道,在运用方法的过程中,不可将手段与目标混淆。自闭症孩子最终的训练目标是为了提高他的社交能力,为此需要很多教育辅助媒介和各样方法手段,如教孩子画三角形,并不是为了把三角形画得有多好,而是为了提高在画三角形过程当中所体现的社交能力和水平,对他的主动的社交沟通表示赞同与肯定。而一些家长会将目标与手段混淆,以为是像正常学校没有障碍前提的孩子一样,要把三角形画得正式规范。特别是刚刚开始训练的家长在这一方面可能出现问题较大,这里须提醒家长们多加注意。

3自闭症家庭干预的四大误区

自闭症已经成了危害儿童健康成长的最大疾病,它防不胜防,让很多家长难以招架,但是一旦发现,进行必要的干预手段是关键,但是干预的主要操作者家长却有很多误区。

①早期发病症状被忽视,错失救治良机

父母们最开始大都认为自闭是由于与孩子交流太少,甚至觉得是小时与爷爷奶奶住一起,忽略了对其进行语言方面的教育。而其实并非如此,自闭属先天发育障碍,具体病因不详,更多时可能与遗传有关,可以说是自闭是伴随孩子出生而来,并将伴随终身。

②认为自闭症孩子的教育是阶段性的,在教育准备上不够充分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在经治疗半年、一年或两年后就会康复,可以去上正常的学校。真实状况是,自闭症并非像其它疾病一样治疗几个疗程就会痊愈,患者一旦被确诊为自闭症,对其的干预将会是伴随终生的。只是因为个体因素不一样,在干预的强度上会有轻重之分,绝不是阶段性的干预后就可以高枕无忧的。

③没有意识到干预训练需随时随地进行,付出绝对的耐心与毅力

很多家长认为只有在机构和学校中,面对老师时才是教育,领回家后就可以不用训练,可以松懈下来,大错特错!正确的做法就是醒来就开始训练,不管是谁面对孩子,都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训练,对孩子的教育须做到时时刻刻,随时随地进行。

④过于较真训练形式上的效果,而忽略训练背后的意义和目标

要知道,在运用方法的过程中,不可将手段与目标混淆。自闭症孩子最终的训练目标是为了提高他的社交能力,为此需要很多教育辅助媒介和各样方法手段,如教孩子画三角形,并不是为了把三角形画得有多好,而是为了提高在画三角形过程当中所体现的社交能力和水平,对他的主动的社交沟通表示赞同与肯定。而一些家长会将目标与手段混淆,以为是像正常学校没有障碍前提的孩子一样,要把三角形画得正式规范。特别是刚刚开始训练的家长在这一方面可能出现问题较大,这里须提醒家长们多加注意。

因此家长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自闭干预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必备的知识,排除以上的这些误区,才能期望给孩子带来正面的影响,否则只是南辕北辙。

4家长对儿童自闭症的四大误区

对于自闭症的儿童,0到6岁是最佳的黄金干预时期,如果父母及早发现,就可以对孩子进行干预,但是很多家长对自闭症还是有误解。

专家介绍到,自闭症作为一种严重的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语言交流障碍和刻板的行为举止。

专家还说,自闭症一般在生后或婴儿早期即有症状,但家长常不能及时发现而及时就诊。家长在自闭症儿童干预方面存在四大误区:

一是不接受事实。

二是有病乱投医。往往道听途说,带着孩子到处奔走,一个机构不行再换一个机构,一个方法无效再换一个方法试,结果耽误了儿童的最佳训练期。

三是急于求成。自闭症儿童需要终身干预,教育康复是一个特别漫长又艰苦的过程。一些家长完全依赖机构,把孩子放在那里不管。

四是不注重塑造孩子的行为或技能。有些家长自己训练孩子,由于知识欠缺、时间难以保障,效果甚微。也有一对一请家教的,孩子进步很快。谁知一送学校,就发现孩子不和任何人交流。孩子只听从家教老师,换了人就不行。只运用条件反射原理而不注重孩子能力以及塑造出来的行为或技能,会因长时间没有得到强化而逐渐退化。

所以有孩子的父母还是要提高下自己对各类病症的基本常识,在教育方面多鼓励孩子,多让孩子放开心态去与人沟通交流,提高他们的社交面。

5专家:自闭症儿童家长要走出四大误区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0到6岁是自闭症儿童的最佳干预期,如果家长能够早发现、早干预,自闭症儿童的功能恢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专家表示,家长多因为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等原因,在自闭症儿童干预方面容易出现四大误区。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自闭症研究指导中心主任孙梦麟说,自闭症作为一种严重的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语言交流障碍和刻板的行为举止。

孙梦麟介绍,自闭症一般在生后或婴儿早期即有症状,但家长常不能及时发现而及时就诊。家长在自闭症儿童干预方面存在四大误区:一是不接受事实。二是有病乱投医,往往道听途说,带着孩子到处奔走,一个机构不行再换一个机构,一个方法无效再换一个方法试,结果耽误了儿童的最佳训练期。三是急于求成。自闭症儿童需要终身干预,教育康复是一个特别漫长又艰苦的过程。一些家长完全依赖机构,把孩子放在那里不管。四是不注重塑造孩子的行为或技能。有些家长自己训练孩子,由于知识欠缺、时间难以保障,效果甚微。也有一对一请家教的,孩子进步很快。谁知一送学校,就发现孩子不和任何人交流。孩子只听从家教老师,换了人就不行。只运用条件反射原理而不注重孩子能力以及塑造出来的行为或技能,会因长时间没有得到强化而逐渐退化。

相关专家还建议,家长应多鼓励孩子,不要说这不对那不对;多和孩子做游戏;培养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注意力,找到兴趣点。

如果觉得《家长注意:自闭症家庭干预四大误区解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