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自闭症康复网 > 自闭症家庭的成长之路: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自闭症家庭的成长之路: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时间:2021-09-24 21:23:21

相关推荐

这篇文章聚焦于四位自闭症患者的父母,他们分享了他们如何在照顾需要更多关注和理解的孩子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这些父母通过克服挑战、寻求支持和不懈努力,在与自闭症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力量和智慧。他们强调了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如何坚定地选择爱与包容,这种态度不仅让他们成为更好的父母,也让孩子得以真正展现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些父母的经历启发了他人,也提醒了大家在理解和支持自闭症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成长和转变。这篇文章通过他们的真实经历和感悟,传递了正能量和希望,为读者带来了鼓舞和启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然和教育

茫无头绪的豆豆妈妈,找到了方向

厦门最近接连着下了好几场大雨,天气凉爽了很多。孩子也开学半个多月了,正慢慢地融入学校。秋天终于来了。

回想几年前的生活,我的记忆里好像只有酷暑和寒冬,一年四季从来没有轻松过。

记得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的那一天,我带着孩子从医院回去的路上只感觉浑身无力,走几步就要停下来歇一会,身体的能量好像在那一刻全部被抽光了。

当我在网上了解到自闭症将会伴随孩子一生的那一瞬间,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双手不停地颤抖。

我就像是突然被推到一条望不到头的隧道里,眼前一片漆黑,我到底该怎么办?迷茫、焦虑,我的日子一下子变得漫长起来。

有一次我和一个家长组织的妈妈互诉衷肠的时候,她说她的儿子也是自闭症。在她的推荐之下,我走进了然和。

当时我也不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不知道能否帮到孩子。

孩子第一天进去上课的时候,因为分离焦虑、担心孩子不能适应,我自己在外面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一个星期过去后孩子慢慢适应了,我自己的心也逐渐放宽了。

胡老师告诉我,孩子从这个时候开始就要学习自己去课室、为独立上学作准备了,遇到困难有老师们在,一起努力,只要我们坚持就会看见孩子的变化。

胡老师正在教爸妈们折纸

后来通过家培课的学习,也了解到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建立基础的生存能力,而这个能力有需要在学校建立的,也有需要在家建立的。

现在我会经常向老师请教一些家庭教养的技巧,老师给了我一张表格,让我客观地记录孩子的行为和状态,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请老师帮忙分析。

现在对于我来说,我并不奢求我的孩子一定要有什么样的天赋或者才能,我觉得首先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独立生活就很好了,其它的可以再说。有了方向日子也没有那么难过了。

暴跳如雷的童童妈妈,学会了面对情绪

说实话,我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地接纳这个事实。

从童童确诊以来,我感觉自己的精神就是一直绷着的,很紧张很压抑。为了照顾孩子,我失去了工作。

我和老公在家的时候也是吵个不停,总是相互指责、埋怨。虽然感觉自己已经很努力,但我还是很难看到童童的进步。

自闭症家庭的成长之路: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每次一看到他转轮子的时候,我都特别希望他能够停下来。因为他一转轮子我心里就慌,我觉得他不应该这样,我根本不想他和自闭症沾上任何关系。

有时候我也很纳闷:为什么我教了那么多遍,他还是不知道怎么去厕所?为什么他在课堂上还是要大喊大叫,导致我每天都要收到老师的投诉电话?

我很生气,有时候我的耐心会丢失的一干二净。我会忍不住吼孩子,甚至还动手打过他好几次。

有时候是一边发脾气,一边告诉自己要忍住,但最后往往又还是忍不住。

有时候凶了孩子之后,我又觉得他挺让人心疼的,所以我自己就很内疚,又会把孩子抱起来哄,孩子哭我也哭。

我总觉得我对他凶一点、狠一点,他就一定会记住,下次一定不会再这样做了。

可是他并没有,他丝毫听不进去我的教导。我感觉我们俩的关系很紧张,我过得很不开心,童童也很难受。

瑞芬老师的情绪管理讲座

直到后来老师跟我说,孩子其实没有问题行为,所谓的这些问题都只是孩子遇到了困难的表现,是他不能或者不会用合适的方式去处理,这是障碍本身带给他的,不能怪孩子。

那天听老师这么一说后,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明白这个道理后,我现在都不会轻易地把孩子的一些异常行为判断为问题行为,也不会因为他的这些行为而产生焦虑、忧愁等情绪,我知道我的孩子只是遇到了困难,只是需要学习。

参加瑞芬老师关于情绪管理的讲座后,我发现其实并不只有我一个人会忍不住打骂孩子,不只有我会内疚。

其实普通孩子的家长可能也经常有发飙的时候,对于我们特殊家庭来说就更常见了,所以情绪本身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我首先要学习接纳自己不是完美的妈妈,接纳自己、认识情绪、面对自己。

我以前总是责备我的孩子怎么老是学不会,把很多负面情绪都扔给了孩子。

跟着陈老师一起学儿歌

孩子有段时间很抗拒做事情,脾气很大,我想这可能也和我当时的状态有关,是我影响到了孩子。

当我学习面对自己的情绪,生活的状态多了一些平和与轻松,孩子也越来越有安全感,没有了之前的紧张。

对于人的接触、新环境的融入,他都没有以前那么抗拒了。很多东西,他现在都愿意跟着老师去学。

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手足无措的磊磊爸爸,教会了孩子如厕

我家孩子之前要尿尿或者拉粑粑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要去厕所,所以经常尿裤子。我教了他很多遍,他一直学不会,经常玩着玩着就尿了,在家里我还比较好收拾,可是有时候在外面真的很无助。

然和家长课堂掠影

有段时间我为了教孩子上厕所,总是时不时地带着孩子往厕所跑,一遍又一遍地问他要不要尿尿。但这样做也没什么效果,孩子还是学不会。

我和老师沟通之后才知道,我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不合适的,因为孩子和我们一样只有在产生便意的时候才会去上厕所。

有一次家培课的时候,老林老师就专门向我们分享了他的经验,指导我们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如厕能力。

老师当时给我们发放了一张记录表格,我把这个表拿回去以后,每当孩子便便的时候,我都会把时间和次数填写在表格上。

按照老师的要求,我还会记录孩子便便前的状态。通过观察记录这个过程,我发现之前我面对孩子之所以会手足无措,是因为我没有俯下身子、静下心来了解孩子。

我连续听完了关于如厕的系列课程,学了帮助孩子建立便意和卫生间的关系、养成有便意就去卫生间的习惯等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我尝试着去做,做完了就问老师这样做、这样说对不对。

孩子现在入班学习一个半月了,能自己去大小便了,也不再滚地板了,语言也丰富了很多。

我自己其实也成长了很多,深刻认识到做父母真的是一门学问。要学习的其实不仅仅只是自闭症孩子,我们做父母的也得努力。

身心俱疲的天天妈妈,开始做自己

我和童童妈妈一样,也是为了孩子放弃了工作,我之前是开服装店的,生意挺好的,收入也很不错。

天天被诊断为重度自闭症后,我就把店关掉了,因为老公的工作也很忙,爷爷奶奶相对于我们来说更加不了解自闭症,所以当时就只能由我带着天天去医院、到处找机构。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基本上就没有个人生活了,我生活的所有精力全部用在了孩子身上。

刚送孩子来的时候,孩子进入教学区我就是一个人闷闷地坐在沙发上,不愿意和别人说话。

每次听到其他家长嘻嘻哈哈地聊天、开玩笑的时候,我都觉得很烦,娃都这样了,还有啥好开心的?

我的状态被莉莉老师看在眼里,她常会拉着我和几位妈妈一起聊天。

慢慢的我发现,其实他们也和我一样经历过一段很痛苦、绝望的时期,每个人都有一个隐秘的角落,心里都藏了各自的苦。

有时候我觉得很幸运,因为很多事情周围的朋友甚至家人可能都不理解,但每次我一和其他的爸妈们一说,大家都能感同身受。他们也会很慷慨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走过的路,还会帮着出主意、想办法。

我觉得我不再是可怜的一个人,也不是那个最倒霉的妈妈。我和家长们在一起感觉挺温暖的,也不再孤单。

我现在自己也稍微放松了一些,在等孩子下课的时候,常和其他爸妈说说自己感兴趣的事。

我偶尔也会参加老师组织的活动,要么锻炼一下,要么做做手工。

从孩子确诊以来,我经历了不好的状态,不过我现在已经明白,只有当我身心愉悦的时候我才能以更好的状态面对孩子。

如果孩子从我这里接受到是积极、正面的力量,那么孩子也可以安心地面对他自己的生活。

我只有成为更好的我,孩子才能长成他自己的样子。

来源:然和教育公众号

END

如果觉得《自闭症家庭的成长之路: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