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自闭症康复网 > 泰国自闭症中心:来自遥远星球的孩子

泰国自闭症中心:来自遥远星球的孩子

时间:2018-12-02 22:56:20

相关推荐

泰国自闭症中心:来自遥远星球的孩子

孤独症(自闭症)患儿又被称为遥远星球的孩子。他们的躯体降落于地球,静静地旁观着这个世界,却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因为长期在盲童学校的自闭症中心做义工,这些遥远星球的孤独症患儿拉近了我和这个星球的距离。因为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这个世界上,很多基本的东西并非是人人都需要的。比如一块手表,对于我来说是用来清楚地告知每时每刻;对于这里的盲童来说,却并非必需,只要头顶一声吃饭时间的铃响,他们就会兴奋地从地上爬起来,相互牵引着走向饭堂。

只是,现在的人不仅需要认识时间,更需要知道认识时间的这个载体是不是出身于百达翡丽、欧米茄、江诗丹顿、卡地亚等家族。这真是人类在不断进化过程中的伟大发明——分类标志。

我也是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这个世界上,很多基本的概念,也并非普遍简单地适用于每个人。

一个盲童问:老师,什么是蓝色?我心里微微震颤,顿了顿说,蓝色是大海的声音,蓝色是我触碰到海水的一瞬间,蓝色是我心情低落时的感受,蓝色是薄荷糖入口时的清凉感受。但是老师,什么是颜色?什么又是蓝色的铅笔?

这就是他们的世界,很多在我眼里看似重要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却微不足道。而很多在我眼里不值一提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则神秘无比。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泰国恒久不变的烈日高挂在上空,空气里黏人的气息让我浑身不适。我提着些甜点和往常一样走进了盲校。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自闭中心教室里的那个男孩。

推门而入,大约20个孤独症患儿在教室里的空地上各自活动着,或者应该说,是各自画地为牢地重复着自己的动作:原地转圈,盘腿直立,抱头蜷缩在墙脚。

扫视了一圈屋内,我注意到了那天在我旁边欢喜地听我哼歌的男孩,于是径直向他走了过去。

他的名字叫Sonti,15岁,双目完全失明,并伴有孤独症。我见到他时,他要么是一个人低头独自坐着,要么是自我陶醉般地晃着脑袋,寻求着感官刺激。

我放下包,蹲下身,坐在他身旁哼起歌,显然Sonti听出了我的声音,往我这边挪了挪,我顺势握住了他的手。他蓦地抬起头,我又看见他的微笑了。

我递给Sonti一块饼干,示意他这是可以吃的。我看到他先是放在鼻尖闻了闻,然后将一小部分送到了嘴里。然而,他拿饼干的姿势却有别于其他孩子:用两只手的大拇指、食指以及中指指尖小心翼翼地夹着那块饼干,无名指和小拇指弯曲地跷了起来。有点像兰花指,但一个小小的手势,便透露出他内心安全感的缺失。

因为失明,所以对眼前的事物会产生强烈的不确定性,总是以试探的姿势去接触,去感受,这是大多数失明孩子的共性。

想到这一点,我便主动扶Sonti站立起来,示意他去走动走动,他低着头害羞地笑了笑。

我的左臂伸过去扶着他的左臂,右臂搂着他的右肩,我们就这样慢慢地前行着。下意识地,我忽然觉得他虽然长期不说话,但听见我哼小曲的声音却也有微笑的反应,这是否说明他有着认知或者交流的意愿呢?只是,长期以来,没有人真正地给过他细微的关怀罢了。

我没有上过任何心理学的课程,只是凭感觉,或者说,凭着我的心在感应,他需要认知。

于是我将他带到道路旁边的树丛,慢慢地让他去触摸以及感知垂落的树叶,并用泰语问他,这是什么,喜欢吗?

Sonti先是小心翼翼,后是一把抓住。忽地,他说,喜欢。而他也一直低着头,这俨然是信心不足的表现。

在Sonti开口说话的那一瞬间,我莫名地激动、欣慰,还有欢喜。这至少证明我的直觉没错,这个孩子之所以封闭自己,是早期失明阶段缺乏关爱,缺乏指引所致,虽算不上全部原因,但至少也是大部分。

我和Sonti继续绕圈子在盲童学校转悠着。我见学校里的游泳池有些盲童在游泳,便主动带着Sonti走进了游泳池。

我让他先坐在岸边,只将两只脚浅浅地伸入水里。我静静地蹲坐在他身旁,仔细地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我想知道他对水的反应,因为在法国,水疗也是一种治疗孤独症的方式。不到3分钟,我便看见Sonti的面部有些许反应了,那是一丝淡淡的微笑,其中掺杂着惊喜、胆怯与好奇。我低下头,问他喜欢吗?他答,喜欢。我再问,想游泳吗?他答,想。总是很简短的表达,但对于我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望望四周,向一个美国义工问道,是否可以让Sonti换上救生衣下水。他点点头。

就这样,我看着Sonti换上救生衣下到水里,像在做水中冥想,一声不吭、一动也不动地浮在水面上。后来几次,Sonti都是这般漂浮在水里一个小时,他是对水中的这种特殊感觉紧张戒备,还是依托于水面找到安全感后的放松?现在的我终究无从得知,只有匆匆记录,日后再作思考。

最后一天,我离开盲童学校时,坐在车上,远远地就看见了Sonti独自走在道路上。“砰”的一声,他的头就这么毫无防备地重重撞上了停靠在道路边的汽车尾部。

坐在我身旁的一个英国义工不禁感叹道,上次她在盲校门口,看见一个盲人就靠着自己摸索着过马路,路边没有任何按铃式的红绿灯设施。

另一个丹麦义工也插上话了,在她的国家,盲道随处可见,十字路口还专门设有为盲人辨向的音响设施。

他们你一言,我一句,我反倒有些说不上话来了,只能静静地听着,点着头,尽可能地吸收着发达国家是如何为身体障碍者提供无障碍环境的。先前有一次,我帮记者做广州亚运会的报道,无意中看到包装工程里用油漆涂抹地面假装为盲道的图片,顿觉无奈。

什么是无障碍环境?我不禁感叹花如此巨额的资金去打造地标、树立城市的国际形象,有时可能还比不上将这些细节做到位。

让我们看一看,那些公共建筑物的入口台阶是否有相应的坡道,用旋转门的建筑是否有专门的盲人通道,公共厕所是否有带扶手式的坐便器……

这些都是公益的细节,如若不是亲身经历,眼见这些孩子,是不会注意到他们的需求的。义工旅行,因为经历,所以懂得。(安心)

如果觉得《泰国自闭症中心:来自遥远星球的孩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