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自闭症康复网 > 寺庙收留弃婴协议书 寺庙收留弃婴协议书模板(3篇)

寺庙收留弃婴协议书 寺庙收留弃婴协议书模板(3篇)

时间:2018-08-05 22:57:06

相关推荐

寺庙收留弃婴协议书 寺庙收留弃婴协议书模板(3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寺庙收留弃婴协议书(精)一

阿贵庙建于清德宗光绪三年(1877年),藏名为“拉西任布·嘎定林阿贵”,清朝改为“宗乘寺”,并于民国元年(1920xx年)悬刻有满、蒙、藏、汉四种文字的大匾一块。

殿内供奉释迹牟尼像。陪殿内供有红教派本尊达不仁和生象。

阿贵庙依山临隔水而建。山上青蛮迭翠,清溪泻玉;寺前清流缘漪,碧波荡漾;周围山花缤纷,芳香醉人,绿树成荫,百鸟和鸣,一派天然风水宝地。它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美好的传说和仙境般的自然地理环境,吸引了无数宗教僧侣、游人和考古学者。

阿贵庙位于准旗境西南,保护区内有天然次生林20xx余亩,是鄂尔多斯古陆原始植被区。阿贵庙自然保护区由一条沟两面坡组成,沟内高低起伏,落差较大,一沟清水不时垂挂银链,飞雪溅玉,蜿蜓于绿色丛林之下,犹如被绿色覆盖的河流一般,只闻潺潺水声,寻时,但见银链挂壁而落,极为清秀。沟呈南北走向,东西两面坡上森林茂密,植物竞秀,整个地势看上去犹如一只绿色雄鹰菜开双翼,翱翔于丘陵沟壑间。看惯了准格尔连绵不绝、莽莽苍苍的丘陵沟壑,乍一见这浓荫覆盖的绿色青岗,让人不禁精神为之一爽。沿蜿蜓盘旋于山间密林的小径,过一横卧于深涧之上的宋代留下的吓朴典雅的石拱小桥,拾级而上,山上酷似各种动植物形状的巨大山石悬于半空,仿佛随时都会滚落下来,使人望而生畏。小径峰回路转、起伏沉落于花草之中,时而被绿草遮断,时而又被山石隔开,时而又为绿树环抱。

拾级越过几处巨石,便到了山顶。这里庙宇排列,为阿贵庙最高处,也是庙群的坐落处。由东向北,依次排列着五道庙,公卜庙、罗汉庙、观音洞等庙宇。令人称奇的是这些庙宇非土木砖所建,而是依山势在巨大的岩壁上凿成,凹室陷幽,所塑神像形态各异。罗汉庙与观音洞悬于一巨壁的半腰,只有登上陡峭的庙前台阶,方才能进庙,显示了圣灵的庄严与威仪。阿贵庙既因此而得名。

阿贵庙的庙群建筑年代难以考证,考古发现,阿贵庙的建筑年代已有千多年的历史,是鄂尔多斯乃至内蒙古地区最古老的庙宇群。集中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神灵的敬畏,对研究内蒙古地区的宗教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阿贵庙的整体群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鳞次栉比。山上山下错落有致,远远望去,金碧辉煌,十分壮观。每当夏季,山泉汩汩,小溪流淌,绿草如茵,植被繁茂,野花盛开,争芳斗艳。几棵古榆扎根在山石间,道劲挺拔。小鸟鸣唱,鸿雁翱翔,景色宜人,如同一幅天然的风景画。登山远眺,山岭相连,此起彼伏,沟壑纵横,气象万千,身临其境,心旷神怡。

每年农历五月十五,这里都要举行祭敖包活动,同时举行那达慕大会。农历六月十五日举办庙节,也叫庙会。庙会时佛事活动非常隆重,远近牧民群众扶老携幼,驱车乘马踊跃而来,热闹非凡。从农历六月十六日开始诵读《雅日乃经》,直至八月初二诵经结束。从五月十五日到八月初三,各种佛事活动频繁,也是旅游的最佳时期。

有关寺庙收留弃婴协议书(精)二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参观的景点是灵谷寺。

【灵谷寺概况】

我在门口广场向大家介绍一下灵谷寺的历史概况。灵谷寺原来座落在紫金山的第三峰天堡山的独龙阜,也就是现明孝陵的所在地。最初为南朝时宝志和尚的指定墓地。梁天监十三年(公元520xx年)12月宝志圆寂,梁武帝花20万铜钱买下独龙阜并葬宝志和尚于此。同时建开善精舍,这就是最初的灵谷寺。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出资在墓前建五级琉璃宝珠,称“志公塔”,独龙阜也因塔上的宝珠而被称为玩珠峰。其后不久改为开善寺。唐代称“宝公院”,南朝时叫“开善道场”,宋太平兴国年间称“太平兴国寺”,庆历年间改称“十方禅院”,明初称为“蒋山寺”。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选孝陵墓址,相中蒋山寺这块风水宝地,于是降旨迁寺。

灵谷寺原来坐落在紫金山的第三峰天堡山的独龙阜,也就是现在明孝陵的所在地。最初为南朝时宝志和尚的指定墓地,梁天监十三年宝志和尚圆寂后,梁武帝萧衍之女永定公主买下此地,为他在墓前建五层舍利塔,上置琉璃宝珠,称“志公塔”,独龙阜也因塔上的宝珠而被称为玩珠峰。其不久改名开善寺,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中卓有声名的大寺。唐代称“宝公院”,南朝时叫“开善道场”,宋太平兴国年间称“太平兴国寺”,庆历年间改称“十方禅院”,明初称为“蒋山寺”。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选孝陵墓址,相中蒋山寺这块风水宝地,于是降旨迁寺。

洪武十四年九月动工,十五年九月完工,为了抚慰众僧,亲自赐名为“灵谷禅寺”,书写“天下第一禅林”匾额悬于寺门。当年灵谷寺规模十分宏大,占地五百亩,最盛时有僧人千余名,殿堂数百间。后因战火遭到严重破坏,只有无梁殿因全部用砖石砌成,才得以独存至今。

1920xx年北伐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选定灵谷寺旧址建阵亡将士公墓,来纪念北伐阵亡将士。新中国成立后,改名灵谷公园,尽管这里是寺庙、公墓、公园的混合体,但人们还是把这一带称为灵谷寺,可见灵谷二字的魅力。它是朱元璋亲自命名,来历有多种说法,但都为山有灵气,谷有合水之意。

【万工池、红山门、大仁大义坊】

各位朋友,我们面前的半月形池就是寺庙前常见的放生池。相传朱元璋见这里有景无水,命一万军工挖筑而成,所以也叫万工池。池的西端不远有一小石桥,叫迎驾桥,传说是众僧迎接乾隆圣驾的地方。

绕过放生池就是灵谷寺的山门,其形式为三拱门,上覆绿色琉璃瓦,外墙为红色,所以也叫红山门。门额上原来刻着手书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现改为书法家钱松喦所书的“灵谷胜境”四字。门外的一对石狮是建造公墓时北平军分会所赠。

进入红山门,在42层台阶上耸立着一座五门十三脊的阵亡将士牌坊,斗拱托顶,上覆绿色琉璃瓦。牌坊上中门门额上刻有“大仁大义”四字,背面是“救国救民”,都是元老张静江书写的。大家细看,上面的瓦当都是党徽图案,体现了设计者的良苦用心。牌坊前有一对石兽,名为貔貅。貔貅为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具记载“似虎、似熊;一名执夷,一名白狐,又称白罴”。传说“貔貅每临战阵,所到战鼓便勇猛前驱”。把貔貅放在这里象征着国民革命军的能征惯战。这是由陆军十七军赠送的

【无量殿】

各位游客,前方就是灵谷寺最著名的景点无量殿。

重檐九脊,大屋脊正中有三个琉璃制喇嘛塔。殿东西宽50多米,纵深34多米,殿内顶部呈穹隆状,高达22米。灵谷寺是禅净双休的寺庙,所以无量殿里原来供奉着西方三圣,即西方极乐世界(西方净土)的主佛无量寿佛(又称无量光佛,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两个胁侍,祀二十四诸天,为藏经之所在。无量殿因当年其中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又因其通体是砖石拱券结构,不用一寸梁木,又称无梁殿。正因为无梁所以它才得以在战火中幸存,这是灵谷寺

惟一基本保持下来的明代建筑,但仅残留拱券。无量殿建于明洪武十四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最古老,规模最大的一座拱券结构建筑。比苏州开元寺、宝华隆昌寺、峨嵋山万年寺的无梁殿大得多。

请各位随我进殿内参观。1920xx年,政府把它改为阵亡将士公墓的祭堂,将原先供奉在中拱券中佛台上的佛及诸天像被搬走。现在正中为“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东为“总理遗嘱”,西为“国歌”;祭堂四周墙壁上还嵌有110块青石碑,上面刻着33224名北伐阵亡烈士的战役地、军阶职务和姓名。共十六万五千字,祭堂修复竣工后,定名为正气堂。

1994年,这里辟为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展示了辛亥革命前后57位名人的蜡像,共组成22组场景,蜡像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再现了中国近代历史风云。

【一号公墓】

无梁殿后有一片半圆形的大草坪,这里原是一号公墓,后面东西各立一个纪念碑。东为“淞沪抗战十九路军阵亡将士纪念碑”,西为“淞沪抗战第五路军阵亡将士纪念碑”。1932月28日,日军突然进攻上海闸北,驻沪十九路军奋起抵抗。不久,张治中率第五路军赴沪抗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1933年1年,两军采用“代表葬”,共有128位烈士葬入第一公墓,暗寓淞沪抗战的时间为1月28日。原公墓现已改成花圃,中间是一株树型巨大的桂花,人称“桂花王”,其间银杏、桂花拥簇,有牡丹、月季、腊梅等四时花木

,并且成为了南京灵谷桂花节的主会场所在地。

【松风阁】

花圃后的建筑胶松风阁,是1931年建造的,当时为革命纪念馆,现已辟为茶室和小卖部。这里原是古灵谷寺律堂的旧址。这是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大型仿古建筑,屋顶为歇山重檐式,绿色琉璃瓦顶,重檐间悬挂有“松风阁”的匾额。阁后广场中央,立有一石鼎,上刻“垂勋铭鼎”四个大字,是当时安徽省主席刘镇华献给公墓的纪念物,它是众多赠品中存世不多的遗物。

【灵谷塔】

前方100多米处,就是灵谷塔,即阵亡将士纪念塔,于1931—1933年重新修建的,由美国著名建筑师茂飞和中国建筑师董大酉设计。塔为钢筋水泥结构,仿照古典楼阁式建造,是我国造塔的“新式者”。塔基是直径30.4米的八角形平台,周围护以雕花石栏,塔基正面有丹陛石阶,中间是日照山河图,长5.2米,宽2.8米,用的是白色花岗岩石料。底层外壁上刻的“精忠报国”四个楷书大字是所写。正门额帽上的“灵谷塔”三个字是解放后陵园管理处第一任处长高艺林所写。塔高66米,九层八面,钢混及花岗岩结构,外形是楼阁式塔样式。每层回廊筑有仿古石围栏,供游人凭栏远眺。塔中有螺旋形转梯直通塔顶,共252级。

灵谷塔内外四壁上,嵌满大理石碑,留下许多名人字迹。从第二到第八层,每层都有四方石碑,内部共有28块碑。二、三、四层12块上,镌刻着孙总理北上时在黄埔学校告别辞,是于右任先生的手笔。第五、六、七、八层的十六块碑上,刻的是民国20xx年6月16日孙中山先生在陆军学校开学训词,刚劲的小篆是吴稚辉(敬恒)先生的书法第九层无碑刻,供远眺山峦林海,有“高瞻远瞩”之意。

【宝公塔】

在灵谷塔的西面还有一座宝公塔,是南朝梁武帝用来安葬宝志和尚的舍利塔,宝公塔前嵌有一块黑色的石碑,碑刻上刻有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和尚像,左侧刻有李白的赞词,字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因此碑集唐代三位名家之绝技,故称三绝碑。在东侧,还有在原来龙王殿基础上修建的小灵谷寺,后院内的大遍觉堂内供奉着三藏法师顶骨舍利和赴西域取经的有关资料。顶骨舍利供奉在木制镏金的佛牙塔中,这是中国佛教界的至宝。

各位游客,灵谷寺的主要建筑我们已经基本参观完毕。灵谷公园内还有谭延凯墓、邓演达墓、八功德水等景点,各位可以自由参观。谢谢大家!

有关寺庙收留弃婴协议书(精)三

青岩寺风景区位于北宁市常兴店镇境内,医巫闾山中麓,占地 13平方千米,距北宁市 25公里。青岩寺始建于北魏,兴盛于中唐,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悠久历史,它文化底蕴深厚,佛教氛围浓重,为渤海国僧人释·贞素所建,原称千秋万古寺,明代易名青岩寺。 1985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这里是融宗教与旅游为一体的著名风景区,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八景十二奇观”蔚为壮丽。青岩寺分上院、中院、下院及文殊院(古称魁星阁)、娘娘殿、财神殿、圣水院、观音殿等多处禅院,最为上院供奉的“歪脖老母”名闻天下。据《东北古迹轶闻》记载:“南海落潮,现一青石佛像,请至青岩山云中古洞。群工人移石像及门不能入,有戏之者曰:‘老佛若一歪脖则可入。’言已,佛像之颈即歪,众皆骇,从容移入。吃惊老佛显圣,皆肃然起敬而出,忘请老佛正脖,故至今尚歪”。“ 歪脖老母”为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化身之一。其后,明朝万历四年,清朝光绪十六年都曾重修。

古往今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每天到此观光旅游,降香拜佛者络绎不绝。尤其是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庙会,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每月的初一、十五上香日以及青岩寺诸佛节令,更是香客如云,纷至沓来。

山门

山门上书写的“青岩寺”三个大字,是由中国已故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站在山门处,可望由赵朴初先生书写的“青岩圣境”四个大字鎏刻在悬崖绝壁之上。

电瓶车路

电瓶车路是由观军场村出资修建的,也是我市诸多风景区中第一条电瓶车路。共有电瓶车八辆,乘员十四人,线路长 500米,由山门至大雄宝殿下院,上下车站点均采用仿明清式建筑。挑选十八岁至二十五岁的美丽少女担任驾驶员。电瓶车路的开通为广大游客进山旅游提供了方便,又为青岩寺景区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景观。

圣水院

圣水院全堂佛像开光盛况

圣水院是进入青岩寺景区的第一座大型佛殿,因有圣水井而得名。甘洌的泉水从石缝中涌出,传说此泉水具有治病养颜、强身健体之功效。圣水院左临小溪,右倚崇山,院中雕有滴水观音立身佛像一尊。游人至此燃一柱香,饮一杯圣水,定会使人赏心悦目,乐趣横生。在圣水院的后山,建有高大的露天弥勒佛一尊,他右手托金元宝,左手持佛珠,面露笑容,喜迎八方游客。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开光盛况

著名的大雄宝殿为仿明清重檐式建筑,是由中国已故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殿名。该大殿是由原来的三小间改建成为长 22米、宽 14米、高 15米的五开间大殿。室内重塑三如来佛像(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及十八罗汉像。在大雄宝殿下方,建有两座大型的汉白玉和花岗岩浮雕,面朝东方的第一座浮雕雕刻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共计 320平方米,用汉白玉雕刻而成,为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碑文。面朝北方的第二座浮雕雕刻的是歪脖老母传说,共计 304平方米,是用闾山特有的花岗岩雕刻而成,所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再现当年“歪脖老母”显圣时的感人情景。

在大雄宝殿的正前方,建有天王殿和钟鼓二楼,殿内供奉有弥勒佛、韦驮菩萨、四大天王。

罗汉山

进入青岩山,跨过山门,便能看见著名的罗汉山。远远望去,一尊尊巨大的罗汉威严而立。罗汉山上供奉有 500罗汉,均由汉白玉雕刻而成。 500罗汉造型极富变化,众罗汉似僧非僧,似佛非佛,有文有武,有老有少。有怒目的金刚、沉思的比丘、赤脚的行者、袒腹的弥陀,皆惟妙惟肖、神态各异。在 500罗汉山的顶端,建有普贤菩萨的坐骑、佛教的吉祥物 ——吉象一尊。它象征着吉祥如意,永保天下太平。在 500罗汉的簇拥下,一尊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座落在罗汉山中央,广大信士争相朝拜,以求佛主保佑。

观音殿

观音殿座落于罗汉山上,殿中供奉着净瓶观音,即“飞来佛”。飞来佛为紫铜塑像,是大明宣德年间制品,造型美观,神态超然入化,手持净瓶,向人间遍洒甘露,祈者必得身心安乐,福寿绵长。

恋人松

罗汉山下,路的两侧,有一对苍松结伴而立,挺拨青翠,直冲云霄,两树枝杈在空中相互交错,好像一对情意绵绵的恋人,并立搭肩,共叙衷肠一般。

十方炉

十方者为上下合八方,于此十方炉燃香诸佛皆受之,如信息达知诸佛,佛知我来也,必令您心清气爽,豁然顿悟。凡所请之粗香、大香、高香必须在此燃升。再至各佛殿以三柱檀香或其他细香敬拜,默祷所求之事,定会使您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九龙壁

九龙壁长22米,高 3米。九条龙兴云吐雾,盘旋回绕,栩栩如生。龙乃中国图腾,有奋发向上,龙蟠福地之意。

影壁山

也叫屏风山,或锦屏山,在下院对面,齐刷刷的如横劈下来的一般,挡住了阳光,阴影笼罩住寺院,给寺院增添了一种幽静、神奇色彩。

伽蓝殿

伽蓝殿内供奉的是伽蓝菩萨,即武财神 ——关羽。他集三教于一身,在佛教中是伽蓝菩萨,在道教中是武财神,在儒教中是武圣人。他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招财进宝等全能的法力。所以民间各行各业妇儒老幼对万能的伽蓝菩萨顶礼膜拜,远超过其他神佛。

登善亭

亭子的名称是由“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中衍化来的,意思就是说人做好事是十分困难的,它既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从零做起,又要一步一步努力地艰难付出。亭柱所悬楹联为闾山诗人徐长鸿先生撰,辽西书法家任国翥先生书。联云:“善德要求真,举步须登千级路;利名终是幻,洗心且看一亭云。”亭中石上有碑文,记载明万历年间重修青岩寺之事。

南极仙翁

寿神 ——南极仙翁是由汉白玉雕刻而成,他右手持龙头拐杖,左手托寿桃,右侧立有一梅花神鹿。老寿星慈眉善目,笑迎八方四海游客。该神像是由阜新信士孙全文、孙全武、孙全金三兄弟敬请。

药师佛殿

走过登善亭便到了药师佛殿,殿内供奉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与左右两边的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合称为东方三圣,又称药师三圣。据说药师佛曾发下 12条宏大的志愿,主要有除去一切众生病,令身心安乐,使众生解除劫贼横难,使饥渴众生得以上食,使贫乏无衣食者得衣食,转女为男等渡一切苦难。故信士们认为他能使众生离苦得乐,去忧解难,消灾延寿。因此,又称他为消灾延寿药师佛。

猴石

在药师佛殿西南,去上院的半山腰处,有一巨石迎面而立,高约 3米多,其状类猿,称为“猴石”。宛如蹲在道旁恭候游客一般。

龟石

离猴石不远处,路边有一龟形石,高 3米,长 4米,宽 2米,形如龟,因此称之为“龟石”。神话传说,它是东海龙王敖光手下守护渤海的大将军,特派来守青岩山的。

进香殿

经过读书轩,走过半步阶,前面隐映在林中的佛殿便是进香殿,俗称中院。殿内供奉的是观音菩萨的站像,左为善财,右为龙女,也是歪脖老母的原身塑像。在此燃一柱香就是给老母报道的意思。同时进香殿也供年迈体衰步履艰难的信士在此望山朝拜。

老虎洞

站在进香殿向西南岭上望去,可以看见一个幽深的石洞便是老虎洞。洞口宽约 5米,洞深 10米,洞内宽 7米,系天然形成,有一人造“猛虎”守在洞中。在清朝以前,闾山青岩寺一带老虎经常出没,现如今老虎早已绝迹,但游人看到黑黝黝的虎洞,犹有望而生畏之感。

九道弯

由进香殿向上行走,经龙爪松,过抱曲关,又别有天地。随着山回路转,有一处巧借山势,开凿而成的盘山路径,一边是悬崖绝壁,一侧是幽深山谷,地形险峻,这就是通向上院必经之路的九道弯。

娘娘殿

娘娘殿开光法会

娘娘殿为重檐仿明清建筑,俗称送子观音殿。殿内供奉有观世音菩萨像三尊,广大善男信女争相朝拜,香火极其旺盛。

青岩香鼎

在娘娘殿的北侧有一巨大的金鼎,在金鼎的上方耸立三柱神香,大鼎的四足缠满了红绶带,意寓着平安吉祥。该青铜大鼎是由阜新信士孙全文、孙全武、孙全金三兄弟捐资修建的,可谓功德无量。

龙饮涧

青岩寺上院有天然泉水三处。东边的一处名曰“龙饮涧”,是峰顶上的一股泉水飞流而下形成的瀑布,落入涧中水池内。古人在涧壁上刻有“玉龙饮涧”,“天与甘露”和“圣水池”摩崖,虽年深日久,但还可依稀辨认。西侧还有一泉,从上部悬崖石缝中流入井底,为寺僧食用井,俗你“宝井”,这两处泉水,为渗山水,甘洌可口,冬不封冻,四季不涸,在这悬岩陡壁间,能有此双泉水,可称奇景,据化验此泉水为优质渗山水,无味无害,虽不能消灾治病,但搓手洗脸,可风尘顿消,沉淀后,可以食用。山顶还有一泉,和这两个泉水相似。

十不全亭

十不全亭内供奉的是一尊残疾佛像,称为“十不全”。他是民间神祗,他原为英俊健康之青年,因看到民间多疾病,立志学医,在自己身上试针试药,受尽折磨成了一个残疾人。为了纪念他敢于为中国医药献身的精神,故而千百年来民间百姓奉以香火以示纪念。

老母洞

老母洞是一座天然加人工凿成的石洞,洞深5.5米,宽高各 4米,洞口高 1.8米,洞内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像,通称“观音老母”,因称此洞为“观音老母洞”,简称“老母洞”。“老母”像用花岗岩雕成。奇怪的是,各地寺庙观音像众多,不论座像或站像,头部都是正面的,不偏不倚,然而此洞的观音像,头向一侧倾斜,故称“歪脖老母”。“老母洞”内,“老母”端坐在神台上,神志端祥,目视前方,手托玉瓶,一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神态。石像雕工精湛,造艺颇深。两旁塑有善财童子和龙女像,两侧神台上还塑有十八罗汉像。佛龛有一副楹联写的是:“白莲台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佛”。洞口上端的横额刻有“虚无真境”四字。人们把“歪脖老母”看作是“吉祥”、“美好”的象征,表达人们祈求吉祥幸福,消灾除恶的愿望。千百年来,老母香火不断,前来降香、朝拜、许愿、还愿、游览、观光者络绎不绝,因此,关于老母灵验的传说不绝于耳。

仙人桥和藏宝洞

在老母洞东侧是半壁楼。过半壁楼,有一处独石桥,桥长1.5米,宽仅盈尺,桥下悬空,渊深壁绝,不说人行,就连猛兽也难通过,一失足便会粉身碎骨。令人见之,无不目瞪口呆,大惊失色。凡人无法通过,因称石板桥为“仙人桥”。桥东“藏宝洞”有一间房屋大小。传说,洞内藏有青岩寺镇山之宝和珍贵经书文物,因称石洞为“藏宝洞”,是青岩寺的又一奇妙景观。

文殊院

文殊院是青岩寺风景区位置最高的一座佛殿,殿内供奉的是大智文殊佛,佛教认为文殊菩萨以智慧第一,辨才第一,学问深广,被称为大智。每到中高考到来之即,许多学子的父母都为自已的子女求学求智慧,以考取更高的学府。

青岩奇松

青岩寺景区奇松多,除恋人松外,青岩山后有株苍松奇特挺拔,独具神韵,树龄足有六百年以上,尊为“神松”。不远处还有一株古松,盘根虬干,树叶参天,两人合抱而围,其手尚不能相搭,人称万年松。西坡还有一株古松,根部被山洪冲露,横卧于地上,形成苍龙卧坡之势,被称为“卧龙松”。原老母洞附近,有古松数十株,俨如华盖,现仅存其二。

障鹰台

上院东部有一座秀耸云端的高峰,海拔 621米,是闾山南部最高峰,连老鹰也难以飞过,故名“障鹰台”。如站峰顶,举目环视,顿觉心宽地阔,风景格外迷人。

东路景观

从障鹰台至圣水殿之间,还有一条上下山路,分布着数处景观。障鹰台西有一座“乱石棚”,东南是“通天洞”。过通天洞两壁夹立,只见青天一缝,名为“一线天”。向南下行,是“珍珠湖”。湖东北是高丽城,有一座“了望台”。湖南经卧虎石可望“碧水泉”。

西路景观

在青岩寺西部,还有两处景观,一处为双人石,另一处为鸽子洞。

如果觉得《寺庙收留弃婴协议书 寺庙收留弃婴协议书模板(3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