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自闭症康复网 > 《僧伽吒经》讲记-第八讲

《僧伽吒经》讲记-第八讲

时间:2018-05-27 02:47:34

相关推荐

《僧伽吒经》讲记-第八讲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

放下执着就是清净梵行

上一次,佛陀讲到 “若行梵行,若昼若夜常见如来,若见如来则见佛国”,也就是说,我们修行人还是要把对外境的执着放下,知道一切境相如幻,这样你的执着放下了,这就是清净梵行——梵行也就是清净行。你这样子,就能找到诸佛的法身自性,这是成佛的根本。

诸佛的法身自性在佛教里用特殊的词语表达就是“如来”,“如来”的意思是:既如如不动,又能产生各种生灭变化的功德境界。虽然世间万相生灭变化,但是,有个根本性的东西是不生不灭的,那个就是如来。这一小段看着非常短,其实是讲怎么明心见性的,非常关键。那么,找到了这个如如不动的自性,就能见到诸佛的国土。

那诸佛的国土是什么样的国土啊?真正找到如如不动的自性,就知道一切外境虽然虚幻不实、生灭变化,但也是自性的千百亿化身。我们经常想着要把一种境界舍去,建立另外一种境界,这都是舍一法而取一法,都是造作法。而这部经讲的是:不用造作,一切诸法本来如是。自性本来就在那里,你要见到它。见到自性之后,就知道外在的一切境相——十方法界的一切国土,包括净土、包括秽土,包括天堂、包括地狱——其实都是佛国。

我们之所以觉得外境有净土、有秽土,还是由于人心的分别,还是由于人心的执着。说白了,外在的境界就是一种幻化相,哪来的好和坏呢?这个好和坏是人心的分别,就是人先建立了自己喜欢的一个念头,对外在境界来讲——符合你这个念头的,就认为是好的;不符合你这个念头的,就认为是不好的。也就是你先设定一个自己喜欢的境界,如果外在的境界符合你喜欢的境界,你就叫它净土;如果和自己喜欢的境界不相符合,你就定义为秽土。

一切法界有净土、有秽土,怎么来的?是人分别产生的。这个地方讲的太好啦!我们一般都是想要舍弃秽土,往生净土,对不对?这个说法是个方便说,不究竟。严格来讲,外境都是影子,哪来的净和秽啊?你肯定有一个执着:你设立了一个标准,符合你的标准就是好的,不符合的就是不好的,就是这么回事。

所以这么一想,你要把自己的执着放下,这就是清净行啊!人为什么不清净了?就是你设立了一个标准,你拿着你的这个标准去量外在——长的太高啦,短的太低啦;长的剪掉,矮的再接一节。都难受吧?

这就是庄子讲的一个故事,叫“凫短鹤长”(注:成语,典出《庄子集释》卷四上〈外篇·骈拇〉)。凫就是野鸭子,野鸭子的腿很短,走路还一摇一摇的。鹤的腿很长啊,走得很优雅。但是,对野鸭子来说,那个短腿正适合它;对鹤来讲,那个长腿也正适合它。因为野鸭子要在水里游泳,所以呢,它那个腿不要太长,需要宽,才能划水。那个鹤呢,它要在浅的河滩上、河沟里,或者沼泽地去抓小鱼吃。因为,鹤不能潜水,所以腿要长高一点,嘴也要很长,不然的话水会淹住它。鹤的嘴也长腿也长,对它的生活方式来讲是最好的。所以,无论是腿长,还是腿短,对于这两种动物来说都很美,是吧?这就是人家应该具有的标准。

但是,我们如果设个标准说:“不行,这个鹤的腿太长,嘴也太长啦,要截掉一节,太长不好看,干瘦干瘦的像个打枣杆子一样,那么难看!”我们小时候经常把太高太瘦的人叫打枣杆子。如果这个样子,那鹤就很难受。那个野鸭子呢,本来腿短,嘴也短,最适合它的生活方式。你说:“不行,土肥圆,太难看了。”如果把鹤的嘴接到鸭子嘴上,把鹤的腿接到鸭子的腿上,那鹤也走不动路,吃不着东西;鸭子也走不动路,吃不到东西啦。

所以说,这部经讲的道理甚深难得,不仔细分析,真不知道这部经伟大在哪里。我们现在都是认为法界就分两部分——净土和秽土,以为完全舍弃秽土,就达到净土了。这就是做有为的功夫,就是武大郎开店啦,根据你的标准,高的都不要啦,低的也不能要啊。低的,没本事不能要;高的呢,高的超过我啦,显得我没本事,也不能要。最后整个店里头都是武大郎。这是我们凡夫犯了一个毛病。所以,诸佛看一切法界都是净土。什么意思啊?佛把自己的标准去掉了。

天视自我民视 天听自我民听

中国古代文化讲过类似的道理,“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注:出自《尚书·泰誓中》)。中国古代的文化信仰是什么?民间叫老天爷,官方标准的词语就叫上帝。三皇五帝时代就开始信仰上帝,所以中国的信仰是上帝信仰。但是呢,因为外国的基督教过来,把中国这个上帝的概念借用了一下——“久假不归”啦。咱们一讲到上帝,感觉是外国来的,不知道中国才讲上帝文化。上帝这个概念是中国的。当然啦,外国讲的上帝概念,和中国讲的上帝概念是不是完全一致,这个还有待研究,反正这个词语是中国的。我们一般人可能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不知道原来中国古代的人是信仰上帝的。现在有一部分外国人,也这么考据,考据出来之后,就断定中国信仰的就是外国的那个上帝,又不好啦,这是乱考据。

那中国古代讲的上帝,无形无相——没有具体的形相。没具体的形相,怎么知道上帝存在呀?上帝能不能看呀?中国古代说,能看。上帝怎么看?通过你的、通过一切众生的眼睛看。在中国古代,“天”,或者“上帝”,或者“道”都是一个词,没有形相。没有形相,你怎么知道它存在啊?可以这么说:天的概念、上帝的概念,也就是整个法界或者一切众生集合起来的一个整体的概念。

咱们都是认为,这个肉体是自己,别的肉体是别人,这样建立你我他的概念。而中国古代有一种最高的理论认为万物一体。上帝也可以讲万物一体这个概念,但主要讲的是万物一体的那个“体”。那个体没形相,没来去,没有开头,没有结束,永恒存在。虽然没形相,但是可以起各种作用,宇宙法界一切作用都是它产生的:它还可以看、可以听、可以嗅、可以尝……那你怎么知道它能嗅、能尝呢?根据古代的概念,就是“天听自我民听”。

“天听自我民听”,“我”和“民”这是两个概念,老天爷从“我”和“民”这两部分来听。“我”就相当于我自己,不能离开我谈上帝、谈天、谈道,是吧?但除了我这个肉体为基础的六根之外呢,还得有别人——不能光有自己没别人,也就是一切众生都能听。这个全部整体能听的这个功德、能力,就是上帝的能力,就是道的能力,就是天的能力。在中国古代“天”是这么一个概念——万物一体,是一个真正的生命。所以不要光想到自己,不考虑别人。当然,你也不要光考虑别人,不考虑自己。这个概念是很美的。

“天视自我民视”,老天爷能看。怎么看呢?通过你的眼睛看,也通过一切众生的眼睛看。

这种文化又牵扯到上古时代的一些文化,这是个大题目,如果写论文,要写很长的。我稍微提一下,大家有兴趣可以再研究。

按中国古代文化来讲,真正的大道文化——万物一体的文化,不倾向于自己,也不倾向于别人,而能照顾到法界一切众生。自己不要立一个标准。那怎么立标准呢?你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立标准。站在鹤的立场上,你就从它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你考虑它的嘴该多长,腿该多长,就好啦。如果遇到野鸭子呢,你站在它的生活方式上,考虑它的嘴多长、腿多长,就可以了,不要乱变。你自己立个标准去看别人,不合自己的标准,就很恐惧,就要产生杀、砸、争斗,对不对?你会给别人带来痛苦和烦恼。

去掉我执 才是天道

如按佛教来说,就是随缘起用啊。“随缘起用”也就是根据外在的条件,来制定一个更好的方式、方法。那这个随缘起用,恰恰就是去掉我执的。这个我执就是自己有某种见解,拿着自己的见解看待别人,这样是一切痛苦、烦恼的根源,使自己痛苦,也使别人痛苦。

自己痛苦是因为什么呢?觉得很不如意呀。比如说,我认为应该长得多高是最美的。结果有的长得高,他不听我的话;有的长得矮,他也不听我的话——哎呀,看着就生气啊,自己很难受。第二个呢,能给别人带来痛苦。觉得别人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之后,就要想办法改变别人——就是“削足适履”,要把别人的标准给改变了,切割成适合自己的标准,这是很痛苦的。

根据这个理论来讲,中国古代的这种智慧,特别是当官的智慧就是这样子——“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你要想做个好领导,知道怎么做了吗?

为什么中国古代都讲替天行道啊?怎么替天行道啊?以为到水泊梁山扯大旗,占山为王,就是替天行道了?那都是打着替天行道的口号去谋求自己的私利。所以我一直不喜欢《水浒传》,因为《水浒传》讲的是强盗文化,对社会风气的影响特别不好。《水浒传》也讲替天行道,怎么行的道呢?——就是埋伏在半路上劫道。梁山上那么多人、那么多兵将,不耕地不织布,吃什么,穿什么?还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哪来的啊?这个事儿值得我们反思。

中国古代讲到“替天行道”这个词,真正的含义就是你要明白天道的智慧。就是刚才讲的:天没有自己的意识,是以众生的意识为意识;天没有自己的角度,是以众生的角度为角度。所以这个上帝、这个老天爷才值得我们尊重,值得我们赞叹。换句话说,这个老天爷真像母亲一样非常慈爱,做什么事都先征得你的同意啊!你要问他:“这件事怎么办,上帝?”他会说:“哎,你说应该怎么办呢?”

所以,替天行道要行这个道的话。不管你干什么,你要征求别人的同意。你要帮别人,你就不要拿着自己的标准去帮别人,是不是?你得看看别人需要什么,需要你帮,再帮;不需要你帮,你千万不要强求帮人家。

世界上各种灾难都是由这个来的。自己立了个标准,然后说:“哎呀,必须符合我这个标准才幸福。”就是要把这个标准推广下去,让大家都接受,结果大家都很难受。比如,希特勒为什么给世界造成这么大的灾难呢?因为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觉得按他的那个标准,才能给世界带来幸福。他理解的那个幸福,没考虑别人的感受。所以他要把他的理论推广到全世界,让别人接受他的思想。不接受怎么办?给我打——闪电战。很恐怖,这种思想。

能把我执去掉,这才是天道;去不掉,有了这个我执,就是人道。人的我执怎么来的?都是从自我的角度建立的观点。把这个观点去掉,心才能包容,心才能平等,普度一切众生,才能给众生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安乐。一切诸佛就是这样子。

佛教是随和快乐的

佛教和别的宗教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一般别的宗教都是一个上帝或者一个圣人在那儿讲话——坐好了,听我给你讲,我设几条规矩,你们去做——是不是有点儿这个味道啊?而佛陀讲法是:佛陀没有什么事儿,大家遇到问题了,来问问佛陀。佛陀才说:噢,这件事儿应该这么解决。好,事情解决了,就没事儿了。

所以,佛不会没事找事。你有事儿,佛陀给你解决这件事儿就好了,这是佛教。

佛教永远让人感觉到很随和、很快乐,没有任何的压力、没有任何负担。在历史上,真正的佛教徒从来没有过任何的战争、侵略、杀戮行为,因为佛教就是讲这种天道文化的,换个词,按佛教的标准词语,就叫出世间法。

我们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叫世间法;而佛陀教的这些方法叫出世间法,是超越了世间的智慧的。细细的讲,就是自己不会强立一个标准让别人执行,而是自己要以别人的标准为一个标准,只有这种文化才能给法界一切众生带来真正的快乐。你想想,这样的人才敢和他接触啊,是吧?他不会伤害你,会真正帮助你,对你没有任何的压力。而别的宗教会建立一个“好”的标准,会强制性地灌输给你,你不符合标准,就要倒霉,让人很难受。

我们平常修养也要达到这个地步:自己不要有我执,我执就是一些罪恶的根源。各种罪恶,各种贪嗔痴慢疑都是从我执来的。这个“我执”就是自己建立的一种观念,自己建了一套价值观,用这个价值观看待法界的一切。其实你把这个我执去掉,把自己设立的这个标准去掉,那么自己的心就会非常柔和,就像水一样。你看这个水“能随方就圆”,到了方的杯子里,水就变成方的形相;放到圆的器具里,水就变成圆的样子;水自己也不会受到伤害,外在的器具也不会受到伤害。

这种智慧再换个词就叫慈悲。慈悲属水,怎么表现慈悲呀?就是能随方就圆。你教育别人也好,帮助别人也好,掌握这个原则,别人就感觉到很舒服。慈悲分为两部分:慈能予乐,悲能拔苦。如果别人心里难过,你能给他带来快乐,他就很高兴;别人有了痛苦,你解决他痛苦的问题,他变得很高兴,这样能把他的问题解决了,这个就是慈和悲,对不对?

关键他得有那个痛苦的问题呀,他没有苦,你非得给人家拔苦,那这个事儿就麻烦了,没苦也得找出点儿苦来,这样子人就很难受。

慈能予乐,本来人家不想笑,你非得在那儿逗人家笑,人家也会生气,那也不好。真正的慈悲一定像水一样很温和,别人需要你才去帮助他,不需要你就躲开一点,才会让人很舒服。

隐身的奥秘

为什么佛也好、如来也好、上帝也好、天也好,咱们看不见摸不着啊,就是因为它能随方就圆,它和你是一体,你怎么着,它也怎么着,你就感觉不到它了。我们能感觉到外在的东西,都是因为你和外在的东西一定要有一个冲突的力量,你才能感受到它。好比一个东西不即不离,不即就是不粘在一块,不离就是不离开。就在你身边,挨着很近,如果你走它也走,你退它也退,这样呢,它没有一点儿力量作用到你身上,这样你还能感受到这个东西吗?就感受不到了。如果你想走,它却没走,这一拉扯,哇哦,有点儿疼:“谁呀,这是,谁呀?噢,后边有个人。”——你这才能感觉到他;或者你想退,它却没退,撞上了,就会感觉到有点儿疼:“不对,这是谁呀?”你才能感觉到。如果你退它也退,你进它也进,没有一点儿力量作用到你身上,虽然这个东西存在,但你感受不到它,对不对?

讲到这个原理,你们知道道家讲的一种隐身方术它是怎么隐吗?其实就是这个原理。法界有很多东西,我们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只能说“感觉不到”,为什么呢?就是它和你没有任何矛盾,没有一点儿力量作用到你,你就感觉不到它了。如果你想让别人看不到你,你想会这种隐身术,就要掌握这个原理:和别人没有一点儿矛盾,他进你也进,他退你也退,他转你也转。打个比方,你站在别人背后,别人一转头儿,你也随着转,还是在他背后。他永远看不到你,永远发现不了你。对他来说,你就是不存在的,对不对?这是一个隐身术的修行方法,稍微透漏点儿原理,哈哈。

隐身的道理大概就是这样,你和万物没有任何矛盾,没有任何冲突,别人就发现不了你,你就相当于隐身。我最近经常传的摩利支天法,最大的成就是隐身成就。那到底怎么隐的身呀?我们一般光知道念咒就隐身了,我也这么说,但是那个咒细细地讲,有很多的道理的。摩利支天法就教给你隐身术的修行方法了,你学会了就会隐身了。

隐身再换个词儿,就是没有灾难,有灾难就是灾难找到你喽,你就倒霉了。让人看不到,这是一种隐身;灾难找不到你,相对于灾难来说,你这也是隐身呀。所以,这个方法值得学习呦。

何为隐身成就

摩利支天穿青色衣,放青色光,青色就是天空的颜色,也就是说,穿的衣服和天空一样的颜色,放的光和天空一样,最后融成一片,你还能看到她吗?这不就隐身了吗?哈哈,这就是隐身术啊。现在军队里穿的迷彩服,那不都是隐身用的吗?连那个变色龙都知道,到了什么环境,就变什么颜色,大家也发现不了它了,这就是隐身。

你要想躲避灾难也是这样子。比如人家有一种建议,你非得和人对着干——坏啦,这下子隐不了身了,人家就会找你麻烦。如果他说什么,你也说什么,好朋友哦、一家人,你就不会有这个灾难。真正的隐身就是这个。你自己要会随缘,跟着外在的环境而变化,自己不要像块石头一样,硬硬的在那儿不动,你会了这个方法,在世间不会有任何灾难。

摩利支天有个形相,就是一个猪头,这就是讲法的。人要想在世间隐身的话,要学学猪八戒,傻一点儿,笨一点儿,什么都不会,人家就不会在意你了,你就隐身了。

这又要讲《西游记》喽,猪八戒很厉害哟,如果想在世间没有灾难,就要学点儿猪八戒精神。我们经常说,人在世间生活要常带三分呆,太精明灾难就多,是不是?你要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憨憨的、傻傻的,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不会有灾难。你看猪八戒在取经的道路上,虽然偶尔犯点儿小错误,总的来说,还是个很听话的好同志嘛。唐僧就喜欢他,人家虽然不会干活,但是经常“左一个师父,右一个师父”,喊得师父多高兴啊,是吧?有的时候和孙悟空闹个别扭,经常还给孙悟空捣点儿蛋,一口一个猴哥的喊,孙悟空那个棒子也打不下去呀,是吧?见到了妖怪还喊声奶奶。书中有一段:妖怪当时要打他,一听,喊的奶奶,高兴啊!“哎,这个和尚倒会说话哟!”也成好朋友啦。这其中的道理,就是讲人如果太精明了,虽然有的时候能做事儿,但是容易树敌,灾难就会多;你笨一点儿,傻一点儿,憨厚一点儿,在世间灾难就少,对不对?

娑婆世界的真相——苦

如果我们心中不立知见,那么一切法界本来就是究竟圆满的,不需要你取一个境界,不需要你舍一个境界,不需要你另外造一个净土,不需要你舍去你当下的这个世界。其实法界一切都是净土,如果你在这个世界,能认清这个世界的真相,就能随缘去生活。

我也说过,我们这个世界的本质就是苦,而极乐世界的本质就是乐。你要在这个世界生活,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并且在世间就不要再追求乐了,追求不到!苦就苦,我就担当!你没有比较,也就不会有太多的痛苦,对不对?这是一个。

第二个,既然这个世界的本质是苦,不可能得到究竟的乐,你干嘛颠倒,非得想在这个世界追求快乐?我们这个世界的特色就是苦,这个苦其实就是一味药,能治人的热病。人的各种贪欲都属于热病:贪心一起就像火一样,火烧火燎的,眼红耳热,都显出来啦。怎么治这个病啊?就要吃点儿苦药,把这个火气打下去。人的贪欲之火就需要用咱们这个世界的这味苦药打下去。

所以我们这个世界有一个好处——能给法界众生治病。不到咱们这个世界来一次,这个病治不好,不能成佛。这种贪欲病,只有我们这个世界这个药对治是最好的。这个世界就是很苦,这一苦,你就对世间不贪恋了,那你今世把这个病治好了,你到任何国土都清净快乐,你都不贪恋。所以我们这个世界是用来治病的,不是享乐的。再换个说法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有利于修行,不利于享福。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好好把我们的贪欲病治好,这就能建立功德。

这个世界本来是苦,如果非得苦中求出一点儿乐来,一个是太艰难,一个是也不可能究竟,也不可能长久,只能是相似的有点儿快乐,不能得究竟快乐。既然明白这个道理,你干吗还计划着在这世间追求财色名食睡,想给自己带来快乐?不可能得到的。我们这个世间就是这样子,钱再多也不见得快乐;寿命再长也不见得快乐;再有名誉,再有地位也不可能快乐。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好好地去掉自己的执着就好啦,那这个世界对我们就有意义,对不对?能成就我们的功德,这样多好啊。并且这份功德,在别的世界里不容易完成。别的世界太快乐了,快乐得就像是在蜜罐儿里泡大的,光吃甜的,这种热病就去不掉。一旦认清我们这个世界的这种性质,就不会再颠倒,这一辈子就过得非常有意义,修行就一定能进步,比在别的世界里多少劫积累的功德福报都多,这样多有意义呀。

我们这个世界就是最好的净土

这样来看,我们这个世界就是净土,还是最好的一个净土呢!我也讲过很多次了:我们这个世界是很特殊的一个净土,十方佛国都赞叹。这个世界是个炼丹炉,这个世界只培养精英,就相当于一个开了地狱模式的训练班,最容易助你成才的。你的目的就是来训练的,不是来享福的。就好比到军队里去特训,特训就是辛苦啊,但是一段时间的特训,你的能力会增强,体质会增强,促使你成才。如果你认为到了特训班是享福的,这不可能,享不了福!

所以我们不要犯这个颠倒的错误。我们这个世界既然是这样子,你就根据这个世界的性质随缘安排这一辈子的生活,安排得要很有意义。

禅宗的境界

别的净土非常清净美好,你到那里后再根据那个世界的功德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修行方式,也过得很有意义,这样你真是无往而不胜啊。法界任何一个地方,对你来讲都是最好的、最有意义的,你说哪个地方不是净土?这就是禅宗的境界。禅宗不讲生哪一个地方去,因为到哪里都是净土,到哪里都能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最美好、最有意义。

所以“若见如来,则见佛国”就是讲你见到了真心佛性,就会发现一切法界都是净土。你要把自己的那一点我执去掉,不要立一个标准。立了这个标准,用《楞严经》当中的话就是——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就是说你不要立知见。那个“破楞严”禅师把这句话加了逗点就开悟了,就是:“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不要立个知见,这个知见就是“无明本”,把这个知见去掉,这就是涅槃,不生不灭——讲得太好了,这和咱们现在讲的一致吧?

我们修行的根本就是把自己的这点儿知见斩断,这个知见也相当于你的一个立脚之处,你非得立一个点为自己的支撑点,你只认这个地方,别的世界你就不能去了,就走不动了;不立这个立足点,那么法界任何地方你都能去啊。

所以,“若见如来则见佛国……”哪个是如来啊?你的心就是如来;哪个是佛国啊?一切境界本来都是佛国。换一个词儿大家更容易明白:什么是佛——佛就是觉,你看你现在这个觉性,这就是佛;什么是佛国——这个觉性所照耀的一切境界,照到哪里哪里亮,照到哪里都是你的佛国。你看哪一个地方不是你的佛国呢?!关键点是你要着了境,这个境就像狗皮膏药贴在你身上,撕都撕不掉,就很痛苦。烦恼执着就是这点儿执着,你把这个执着去掉,这个境界就成一个美好的景色,你可以去欣赏。法界有无量的景色可以一个一个的欣赏,非常美好。

【若见佛国则见法藏。】

好了,你见到佛国了,这就是法藏。一切佛法的宝藏你全见到了,这可不是一个法哟!

就这一句话给你全讲完了:这不是一个法,这是一个佛法的宝藏。所谓的法藏,就是一切佛法的总集都在这里了。我们佛教里有《大藏经》,《大藏经》就是一切佛经的总集。这部经之所以这么重要,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不是给你讲一个法,而是讲了一批法、一摞法、一筐法……哈哈!哎,语文没学好!不知道用哪个词儿好了,反正是很多很多法。

我们理解的一部佛经可能就是一个法门,而这部经为什么叫《僧伽咤经》呢?僧伽咤就是“集会”的意思。一切佛法都聚集在这里,知道了吧,太厉害了。如果你能明白刚才讲的什么是如来、什么是佛国,你就知道一切佛法到底怎么回事儿了。

为什么说这部经读完了,你可以很快成佛呀?——佛把老底儿全交给你了。佛告诉你:我这个法到底怎么来的,看我的法这么多,告诉你诀窍!你掌握了,不管走到到哪里,这一切法你都会讲了。

很多人都觉得:是,我知道明心见性;是,这个自性是佛;可我讲不出来呀!你看,佛陀就告诉你:附耳过来,我告诉你诀窍,以后会讲了,一切佛法你都会了。

佛国和法藏这两个词用得那么优美。不是见了一尊佛一个国土,一切诸佛一切国土都见到了;法也不是一个法,而是一切佛法全见到了。

【临命终时其心不怖。】

你把佛教的根本全抓住了,也知道一切境界都是佛国,而自己的这个心就是真正的佛,你说,当你这个肉体要结束的时候,你会害怕吗?那时就知道:肉体不是我,所以我不害怕。另外,到哪里去也不用害怕啊,我只是又换了个地方,哪个地方不都是我的佛国呀?我还是从一佛国到一佛国,永不离诸佛,我怕什么呀?

如何做到临终不怖

所以你明白《僧伽咤经》讲的这个道理,你才能真正做到临终不怖。我们为什么临终会害怕呢?很多人认为,肯定是临终会看到什么鬼来了才害怕。不是,鬼不来一样害怕。为什么害怕?关键就是因为不知道下辈子怎么回事儿才害怕。如果知道不管怎么变都是你的佛国,不管怎么变你的心不变,你还害怕吗?

很多人认为只要读了这部经,好像诸佛来保佑你,九十五亿佛现身保护着你让你不怕。不是,是明白这种智慧之后,你的一切恐惧担忧消失,所以不害怕。

很多人都担心临终的时候,万一心乱了怎么办。注意哟,所谓临终时候人心乱,不是说动了念头就是心乱,说的是本来满怀信心,觉得能解脱、能生净土,突然临终一想:哎哟!到底能不能往生啊?到底能不能有把握呀?到底有没有极乐世界呀?这一怀疑,就会产生恐怖,这个恐怖才是心乱。

我们都说往生极乐世界要一心不乱,很多人理解的一心不乱是深入甚深禅定,一个念头都没有,这就理解错了。心乱就是:我想往生极乐世界,突然之间害怕了——到底有没有极乐世界啊?到底能不能往生啊?我学佛学得到底够不够资格啊?这样一怀疑,你就害怕,这个恐怖心就乱了,是这个乱。不是说像咱们在这儿说着话,我还有别的念头,这个念头是乱。像大家在这儿听法。你一心一意在听我讲法,但是脑子里也可能有些微细的念头在飞吧?那些念头影响你听法了吗?不影响啊。同样临终时候,脑子里有些飞来飞去的微小的念头也不会障碍你往生极乐世界。所谓的乱了,是你自己不想往生或者害怕往生,或者不确信能不能往生,这样子才叫乱。

所以“临命终时其心不怖”就是净土宗讲的“临命终时一心不乱”。你要想做到一心不乱,绝对有把握往生净土,或者成佛,怎么办呢?就是这句话:其心不怖。我不害怕,我知道怎么回事儿了——肉体疼也没关系,与我无关;即使现些迷乱的境界也没关系,这都是境界,与我无关,我不管。反正我相信我一定有把握,我也不害怕,我也不贪求。这样一定解脱,一定随自己的愿往生到想去的地方。

“临命终时其心不怖”,也不是通过打坐打得有定力“其心不怖”,还是因为认清死亡的真相(师弹响指),人就不害怕了,就这么简单。比如说,如果告诉你门外边有个人拿刀要砍你,然后让你去把门打开,你肯定会害怕,对不对?因为你觉得外边有危险。那你怎么才会不害怕呀?你说:“我打一坐,我念个咒,我求佛菩萨加持我,让我不害怕。”真面对这个境界,你一定会害怕!因为你一直想着别人拿着刀在外边儿等着你呢,你怎么不害怕?做不到。所以,如果认为“我多打坐,修得有定力就不害怕了”,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没有认清死亡的真相,一定会很害怕。

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人家告诉你:“哎呀,我跟你开玩笑的,外面没有一个人。来,给你开开门看看——没有吧,跟你开玩笑的,你开门出去就行了。”这个时候你也不需要念咒,也不需要打坐,也不需要求佛保佑,你还害怕吗?不害怕。因为你认清真相了,知道外边没有一个坏蛋。同样,你要是明白了自己的心就是佛,永远存在、光明照耀;一切境界就是你的佛土,清净无染,本来就美好。这就相当于你知道,开门走过去又是另外一个很漂亮的房间而已。生死就是从一个房间到另外一个房间,并且那个房间和这个房间也差不多。你心中有底就不会害怕,这样才能“其心不怖”;这样临终,才能一心不乱;这样临终,你才能欢欢喜喜想到哪里就到哪里。

佛经也讲到过啊,一个人临终时候,通过他的临终境相就能知道他到哪一道里去。比如一个人突然害怕、突然恐惧、突然哭哭啼啼、突然执着,一般就要堕落了;如果一个人非常祥和、心情愉快,无牵无挂,神智非常清醒,这样的人就会往生天道或者净土那样很好的地方去。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平常也这么修:不管外在境界怎么样,不管临终怎么样,我还是修我的心,清净、快乐、无染、放下,那临终肯定有把握往生。所以人临终真正有把握,是智慧成就,不是定力成就。定力也有点儿用,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具有这种智慧而已。即使你有定力,如果知道下辈子要下地狱,你还是害怕。定力不管用,一定要有智慧。只有明白:没关系,我知道怎么走,我知道到哪里去,才能真正不害怕。

我们对死亡的恐惧主要来源于不知道死亡怎么回事。庄子讲过一个故事:一个乡下的小姑娘,因为长得漂亮,要被国王请到王宫里做王后。这个小姑娘从来都没出过远门啊,一看来了这么多人、这么多车,把自己拉上车走了。哎呀,觉得前途茫茫,不知道怎么回事啊,太恐惧了啊,哭得眼泪把衣襟全打湿了。哈哈,她心里没底啊。结果到宫里一看,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还和国王坐在一起,要什么有什么。哎呀,激动啊,又后悔当初怎么那么傻呢,到王宫里是享福,怎么当时就吓得要死。人如果不知道将来怎么样,一定恐惧,这是无可奈何的。

所以庄子说,我们没死之前往往害怕,就是因为死后到底怎么样,我们不知道啊。咱们理解的死亡非常恐惧——或者下地狱,或者去见阎王爷,民间都这么传说的。一听就吓一跳,还认为死了就在那个离村子很远很远的坟墓里住,更吓得半死。平常人在坟墓里一夜都住不了,吓得半死;一想到以后永远在那里住,能不吓死?越说越害怕了。所以民间传说这种文化也很吓人,哈哈。

学佛是智慧成就

庄子说:死后怎么样,不一定啊,难道就一定会不好吗?万一要是很好呢?你现在不就白害怕了吗?所以,学佛是智慧成就。认清这一切真相,你就“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你才能真实成就。

【不受胎生无复忧恼,不为爱河之所漂没。】

知道法界的这一切真相,你有了这种智慧,那么你心里不害怕,你也不会执着,你就不会受胎生之报。

我以前讲过卵胎湿化四种生。胎生怎么来的?胎生是由于贪爱而来的。贪爱就是喜欢、喜爱啊,就容易有胞胎之身,同样,有男女的情爱,也容易有胞胎之身。如果你知道外境一切如幻,肉体不是自己,人都是影子,只有我的心是最真实的,你还会贪恋肉体这个形相吗?一个是自己不会贪恋自己的形相,第二个,你也不会贪恋另外一个异性的肉体形相了,对不对?因为你知道都是假的,你就不会贪恋。没有这种贪爱之心,你就不会有胞胎这种果报。

这种受胎的感觉相当于一层一层包起来,是不是?这是不是一种贪爱的心呀?就像咱们喜欢一个东西,就要拿块布包了一层又一层,包好几层是不是?包好,哈哈。同样,人住胎的境相,就相当于这么一层一层把自己包起来啊。你现在如果解脱了,不再贪恋,不再一层层包裹的话,你就没有胞胎之身,将来就可以莲花化生。或者连莲花也不需要,直接化生就行了,对不对?

这样一讲,极乐世界还不是最好呢,还得从莲花里生。要说起来,不用莲花也一样生,直接一念显现不就行了嘛,更高级。看起来极乐世界的人还有点喜欢清净的念,是不是?喜欢清净的念就从清净的莲花里长出来呀。可能他们不喜欢肉体,喜欢花,哈哈。其实连这个花也不用喜欢,也不需要从莲花里出来。极乐世界有个莲花也不好啊,如果莲花开得快点还好,万一开得慢一点……哈哈。

极乐世界的九品莲花,花开时间除了上品上生之外,其余的都有时间概念。像极乐世界上品中生,莲花经宿方开,开放需要一夜时间,关键是极乐世界的一夜是咱们人世间半劫呀。开得很慢的,要十二大劫方开,基本上不用等了,没希望了。极乐世界的十二大劫折合成咱们世间的时间数不清了,因为极乐世界一天是咱们这个世界一劫呀,太可怕了。

哎,这个地方还没有讲到过,对不对?我们都觉得极乐世界莲花化生很好,莲花化生其实没有直接化生好——连莲花也不要,这就是禅宗啊。莲花化生,莲花也是个束缚,能把人包裹起来,出不来。所以执着清净也不好,清净也可成为自己的一个包裹,把自己裹在里面出不来。按禅宗来讲,放下一切执着,就没有任何东西能包裹你——贪嗔痴慢疑这些烦恼不能缠缚,同样清净、功德、智慧这些也不能包裹你,你想到哪里一念就去,这不是最自在的吗?所以说极乐世界莲花化生也不是最高的,最高的随愿化生——想化几个化几个,想到哪里化就到哪里化。我们都喜欢极乐世界莲花化生啊,那样可能真从莲花里长出来,麻烦了。你们现在还喜欢莲花化生吗?(弟子:直接化!)直接化生吧。

人有一点执着就有一层包裹,真正的梵行,放下一切执着,那就是自由自在随意来去。法界任何地方随意化现多好啊!想化什么身化什么身,想化多少身化多少身,这样才清净美好。

放下忧恼执着见性成佛

“无复忧恼”。“忧恼”注意是两个方面。“忧”是自己贪恋的东西怕失去,或者贪恋贪不到就忧愁,所以忧愁是从贪恋、贪心来的。“恼”呢,恼恨生气嘛。从哪来啊?嗔念。想得的得不到就忧愁,想去的去不掉就恼恨。好比,看着这个很好,自己想做做不到就有点忧愁;如果做到了别人也来抢,就很生气,是吧?忧和恼正好是对应的,一个是贪心,一个是嗔心。只有真正把法界一切当成影像,这样才能不贪也不嗔。我也讲过很多次,佛经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我们一讲到忧恼,就觉得反正是指心情不舒服,你要细细地想,这里边包含两种烦恼。

其实当你见到自性,又知道外境都是清净佛国,也就是说,你已经是真正的究竟成佛——你以你的身为自己的身,你以一切境界当自己的国土,这就是究竟圆满成佛。你想想,你还有什么忧恼啊?整个法界都是你的,广阔无边;无量无边的功德,你还忧愁什么呀?你还恼恨谁啊?

“不为爱河之所漂没”。一切外境就相当于一条河,一直在那里流。如果你喜欢那条河,一看——哎,那个波浪不错,你想把那个波浪捧在手里的时候,“扑通”掉进去淹死了,哈哈。法界一切就是一朵浪花,你千万不要把这个浪花当真呀。你想着把浪花抓在手里,结果一下子掉在河里就淹死了。你知道了这一点,就不要掉在河里,自己最好坐在一个洲渚上,看着这个河在那里流来流去,很美好。有的时候,在佛经里用“洲渚”来代指人的自性如如不动。

法界一切境相都生灭变化,但是有个不生灭的,就是自性。你找到自性,就好比在这个河里淹了个半死,哎,突然看到河里有个小岛,爬上去了。好,以后就在小岛上成家立业挺好的,不要再跳下河了。或者你的心清净无染,清净梵行,就好比你给自己造了一艘船,这是条空船——空船才能浮得起来呀,才有浮力,也不会沉没下去,也很美好。

总之一句话,你不要对外界产生贪恋,任何外境都不要贪恋,你一贪恋就掉到河里,头出头没无有出期。你只要知道这就是外境,当成一部电影来看就挺好的;法界一切都是个电影,你做个观众就好了。并且,你看你多伟大,整个法界都在演电影,就演给你一个人看,哈哈;还是各种电影同时演,你想看哪部看哪部,太美好了。或者用电视作比喻,法界一切就是电视,还是个连续剧,有很多频道,一个国土就是一个频道的,有无量无边的频道,你想看哪个就看哪个。

“不为爱河之所漂没”,你就了生死了。所以,了生死就这么简单。你只要不着境,就了生死,也就是《圆觉经》讲的“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你就成就了。

这一段很重要啊,看着很短,就这几十个字,很重要,也是咱们这部经的精华,好好研究啊。

如来出世难值难遇

佛法难值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复告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善男子,如来出世难得值遇。”一切勇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如来出世难得值遇。”】

当时佛陀又告诉一切勇菩萨说:“善男子,真正的佛陀出世太难遭遇了。”换句话说,前面讲的这点道理,真是佛陀出世的本怀啊,十方一切诸佛出世都是为了告诉你这个真理的。但这个真理难遭难遇,可能无量亿劫,你想听也听不到。因为听到了就了生死,听到了就成佛。哎,太值得赞叹了,也太值得感慨。

根据佛经来讲,我们这个世界经常很多劫不会有一尊佛出世,只是我们现在这劫人的福报特别大,会有一千尊佛出世,所以这一劫叫贤劫,在整个法界都是稀有难得的呀!这样,你就知道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苦了。正因为太苦,对人的这种锤炼、磨练才让人早日成就啊,所以我们这个世界一劫当中才有那么多尊佛出世。为了成佛,吃这点苦是值得的,如果你不为了成佛,那这样白吃苦就太冤枉了。

佛陀讲的这些法要珍惜,因为真正的佛陀出世太难遭遇了。这种心性的智慧听起来简单,但是无量亿劫你真的听不到。你看我们这个世界是贤劫,有一千尊佛出世,结果我们还没有赶上真正的佛,还得等佛陀圆寂之后,在他的遗教当中读点书,研究研究,没有佛来亲自给我们讲法。所以我们这一世遇到了佛法,如果不精进,就太浪费生命了!

一切勇菩萨说:“是这样的世尊,是这样的善逝。”为什么又加了一句善逝?意思是说:佛陀出世确实稀有难得,在我们世间一切圣人当中,佛是最尊贵的;在一切法当中,佛陀教的这种见性成佛的法门也是最珍贵的,但是这一切太容易消失了——“善逝”,要珍惜啊!哎呀,太感慨了,这么好的法要珍惜,太懒散抓不住,很快就过去了。

当然,“善逝”的本意不是这个意思:我们想走走不了,这是“恶逝”,而佛陀想走就走得了,很潇洒自在,所以是“善逝”。“逝”也就是离开的意思。像我们想离开这个世界往生净土却走不了;我们遇到灾难,想摆脱灾难却摆脱不了。

我们都想要得到,大家知不知道放下更可贵呀!不是难,而是可贵。我们都想着永远得到,不要消失,对不对?消失有时候也是个福报。你好比人有了灾难,你肯定想让灾难消失!但是当我们遇到灾难,你想让灾难消失有办法吗?没办法,无可奈何。佛陀的教法让我们“能放下、能解脱”。灾难来了,我们能想办法不受灾难的影响。生死是一场大灾难,我们怎么能摆脱生死的影响,怎么离开六道轮回,你会了这个方法,这才是善逝。

【佛告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言,此法难值亦复如是。】

佛陀说:想遇到佛太难了。

一切勇菩萨说:对,如来出世真的是很难遇到。

佛陀又说:要听到这个法,也和佛一样很难遭遇啊。

佛陀说“佛难遭难遇”,是为了衬托这个法难遭难遇的。你可以想象,佛陀那么伟大,结果竟然拿自己做了个比喻,来衬托这个法的伟大。你可想而知,这个法多么伟大!所以,这部《僧伽咤经》你一定要珍惜啊。

读《僧伽咤经》有无上福报

【一切勇,若有得闻如是法门经于耳者,八十劫中自识宿命,六十千劫作转轮王,八千劫中作天帝释,二十五千劫作净居天,三十八千劫作大梵天,九十九千劫不堕恶道,百千劫中不堕饿鬼,二十八千劫不堕畜生,十三亿百千劫不堕阿修罗中,刀剑不伤,二十五千劫不生愚痴中,七千劫中具足智慧,九千劫中生处端正,具足善色如如来身,十五千劫不作女人,十六千劫身无病恼,三十五千劫常具天眼,十九千劫不生龙中,六千劫中无嗔恚心,七千劫中不生贫贱家,八十千劫主二天下,极最贫穷受如是乐,十二千劫不生盲冥,十三千劫不生聋中,十一千劫修行忍辱。】

这一段反正就是说这个法太难遭遇了。你明白这个法讲的道理,恭敬赞叹如说修行,有多少功德呢?佛陀讲,功德无量无边!不要说专门学习这部经了,就是你听到了这个法门,即使只听了一遍到耳朵里去,就会得无量无边的功德。

为什么呢?因为这部经讲的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是成佛的根本。也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心而成佛,成佛的功德是法界一体。严格来讲,这段讲的功德,还仅仅是一小部分。这部经真正明白了,可以穷证法界——整个法界都是你的国土。换句话说,整个法界都是你的功德啊。那功德还数得清?!一切诸佛的功德都是你的功德,一切众生的功德都是你的功德,无量无边。你明白这个,才能知道为什么这部经听了一遍,就有这么多的功德。你真明白了这部经,就得整个法界的功德。

即使听的不多,仅仅和这个法结个缘,就是把无量无边法界的功德少许拿出一点点来,也够你用的了。也就是这里讲的:可以八十劫中自识宿命,六十千劫作转轮王,八千劫中作天帝释。有些人即使智慧不够,所得到的果报,最差也是八十千劫主二天下。太厉害了!

讲到这里,如果想给自己的家人种点福报的话,在他耳朵旁边读上一遍这部经,给他种下一个解脱的因。他不想听,你也在旁边“嘟囔嘟囔”的念上一遍,他也算听见了,是吧?反正是“一经耳根永为道种”啊。好了,这个种子将来就会发芽开花结果,一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的。你给家人种下的福报无量无边,最差的根器得到的果报也可以主二天下,就是做铜轮王。因为金轮王主四天下,银轮王主三天下,铜轮王主二天下,铁轮王主一天下,那比转轮圣王功德还大呢。最差也可以做一个铜轮王嘛,铜的虽然差点,但有总比没有好,铜的也差不多了,可以了,哈哈。

为什么同样听到了这个法门,一经耳根之后得的功德又不一样呢?佛陀讲经从来不会有任何的矛盾,因为听到了经是能种下很多的功德,但是这个种子再好,种到不同的地里去,收成能不能一样啊?不一样啊。这个土地的品质如何或者施肥、浇水、除草精勤不精勤等因素都影响产量。

释迦族有龙的血脉

稍微讲一点大家容易认识错的地方:

“十三千劫不生聋中”,就是说最低限度,十三千劫中不会耳根不好,不会成为聋子。

为什么“十九千劫不生龙中”啊?我也不知道我们中国为什么总是喜欢画龙,其实龙不好,龙是畜生道,也很苦。龙的样子很可怕的,龙身上很臭秽,身形高大带鳞甲,里边有很多小虫子咬它;它想洗个澡啊,洗不干净,鳞甲当中那个砂砾、小虫儿除不干净啊,其实这个很痛苦的。龙嗔心还很大。

咱们现在画的龙啊,都比较漂亮,其实龙各种形状的都有,千头的、万头的,最少也得九个头、七个头这一类的,很难看,能把人吓死。哎呀,龙的形相太多了,变化多端,但基本上就是以蛇的样子为基础,再加以变化的。也就是说,龙就是条大蛇,这个不好。

中国把皇帝当真龙天子,是从刘邦那时开始的,在那之前中国从来没有这么说过。这样说不是骂人嘛,这不骂皇帝是畜生了吗?中国古代人的祖先是从光音天下来的天人,我们都是天人的后代,我们不是龙的后代,龙是畜生道。

我讲过一个故事(注:出自《大唐西域记卷三》)。佛陀所在的释迦族,有一世突然被外族入侵,释迦族王子就流落在外,受尽了辛苦。有一天,王子走到一个水潭旁边,因为太累就躺下睡着了。结果水潭里的龙女出来一看,哎哟,这不是释迦族的王子嘛。因为龙很自卑的,觉得自己的种族特别卑微,觉得人很伟大,一看又是王子,就心生爱慕,留在旁边照顾王子。

王子醒来一看,就很喜欢——因为那个龙女变成了人形,很漂亮。再说呢,出于感恩——美女救英雄嘛,哈哈。这英雄已经沦落街头没办法啦,一看是一个美女,又给自己好吃的,又照顾自己,很激动,就想娶她为妻。这个龙女就说:“王子,其实我是龙女,我们这个种族太卑贱了,配不上您,所以我不配做您的妻子。”

这个落难的王子,吃饭都成问题了,哪还讲这些啊!不嫌弃!就要和她结婚。于是,龙女就把他带到龙宫里去见龙王。龙王也很高兴:“哎呀,这是我们龙宫的荣耀啊,能和人结婚太好啦!”就在龙宫里举行了婚礼。这样生活了好几年。开始,王子还挺高兴的,很快乐,因为龙宫里宝贝多嘛——有钱!这里环境好,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但是这些龙有个习气,一睡着就化成原形,醒了才能变成美女或者美男;龙的体形很大,一变回原形,经常地上一堆一堆的都是龙。哎呀,吓个半死。慢慢时间长了,王子实在受不了啊!就有点害怕,有点心生厌恶,就想摆脱。

龙王也看出来了,这确实是个解决不了的问题。龙王就出主意说:“贤婿啊,要不这样,你还是到人间做国王去吧。我也觉得我们这儿环境确实差,对不起你啊。来,我给你一把宝剑,这把剑很厉害。附近有个国家,正好那个国王的福报也快结束了,你拿着这把剑——龙宫里的宝贝——献给国王。国王接待你的时候,你就用剑把他刺死,你做国王。”出了个馊主意。

这个王子也听从了,就拿着这把宝剑,到了那个国家。就说:“我这里有把宝剑,是从龙宫里取出来的宝贝啊,人间没有,我要献给国王。”国王很激动,就召见他。结果,国王近身看这把宝剑的时候,王子一剑把国王杀死了。然后,王子执剑说:“我这把宝剑是从龙宫里拿出来的,有大神力,谁敢不从!不从的话,让你们的国家灭亡。”吓得那些大臣谁也不敢上前。于是又说:“你们拥戴我为国王,可以让你们国家昌盛。”大家一看,也没办法了。好,就拥戴他做国王。做了国王之后,他又把龙女请到王宫里。这个龙女到了人间,化成人的形相,别人也看不出来。释迦王子治理国家,确实治理得非常好,还生了很多的孩子——就是释迦族的后裔。所以,佛陀所在的释迦族有龙的血脉。

生活很多年之后,因为这个龙女的习气去不掉,睡着之后还是经常现出龙形。她有九个头,经常半夜睡觉,突然,“蹭”九个头冒出来了,哎哟,吓个半死,久了也受不了啊。国王也是心生厌恶,但是他们还很有感情,他也不想把龙女杀死。这国王趁龙女睡着的时候,就把她多余的头全给砍掉了。龙女醒了过来,就说:“国王,你怎么把我的头都砍了呢?”但是龙女非常贤惠,她说:“你砍我,我倒无所谓,我也不嗔恨你。但是呢,以后恐怕我们的后代会遭这个报应,容易头疼。”龙虽然生在畜生道,也有自己的福德,有自己的神力啊。把她的头砍了,就会遭报的。所以,释迦族世世代代都遭受这么一种果报——头痛。

生在龙族也不好。我觉得,我们还是成佛最好,哈哈。我觉得还是人的心最好,光明无量,无形无相,没有任何的痛苦,没有任何的烦恼,也没有任何的讥嫌——谁也不敢说自己长得矮了,哈哈。自性无量无边,包含法界。

好,这一段都是讲:这一部经,只要听闻一遍的功德就有这么多。

临终六识消失 自性不生不灭

【临命终时,识行将灭,不起倒想,不生瞋恚,见东方恒河沙等诸佛如来,面见南方二十亿佛,面见西方二十五恒河沙诸佛如来,面见北方八十恒河沙等诸佛如来,面见上方九十亿恒河沙诸佛世尊,面见下方百亿恒河沙等诸佛世尊。】

咱们前面讲到了,如果只是耳朵听到了别人读这部经,就有九十五亿佛给自己现身,对不对?那还是不太明白道理,还没听我讲过呢,是吧?哈哈。你看听我一讲,大家又读到这里了——读了三分之一了,这个功德又不一样喽。你对这部经理解不理解,功德是不一样的,所以多学点儿总有好处啊。这里又讲,读了或者听闻了一遍这部《僧伽咤经》,功德会怎么样呢?

“临命终时识行将灭。”临命终的时候,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快要消失了。“行”呢,就是生命从小到大这种变化基本上也该结束了。人这一辈子,生命都在变化当中嘛,这种变化就是“行”。那临命终时变化更剧烈了,直接就将要消失了啊,就是“识、行”这两种东西“将灭”——识也将没有了;生命变化,你也不用担心变化了,死了就不变了。

一般人到这个时候,都心生恐惧啊!你想,一般人如果不明白道理,没有智慧,不知道死后会怎么样,突然之间发现:自己看东西看不见了;听声音越来越远,慢慢声音也听不到了;闻味道闻不到了;身体慢慢感觉都没有了;再慢慢自己的念头都忘掉了……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心生恐惧。

所以,我希望大家回去可以经常想象一下这件事儿。临终时候,这六识解体,你要做好准备啊。比如说,可能临终的时候,你眼睛也许会越来越模糊,最后看不到东西了。在这个时候,就容易心生恐惧,心生贪恋,对不对?觉得抓不着了,完了,害怕。你要明白这部经,就不用害怕,人的心不死啊!最有把握了生脱死的,就是“见性成佛”!因为,自性不生不灭。

临终的时候,眼可以看不见、耳听不见……甚至于思想都不能想问题了。但是,能想的这个——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的佛性,还是这样大放光明(师弹响指)。除了它之外,那一切都会变化!甚至于,讲的这部经的道理,慢慢也会消失。当还没有消失的时候,看到境界发生变化,如果能想起来:我读过《僧伽咤经》,里边讲有无量功德。我也知道我的心不灭,我也知道任何境界都是一种变化过程而已。你这个时候不要害怕——死就死,死只是肉体的变化过程而已。就像一只蝉羽化一样,虽然变化过程很痛苦,但把那个壳蜕掉之后,就可以振翅高飞——更好,你这么一想,心生欢喜。不用怕,灭就让它灭,最后灭灭灭……全部灭干净。但是人的心不灭呀——没关系,自性不灭嘛。(师弹响指)你这样不生恐怖,这样子临终就有把握。

临命终时,一心不乱的真实含义

“识行将灭,不起倒想”。临终解脱,最干扰人的就是乱生各种执着和烦恼。如果你能静静地让它变化,不干扰死亡的这个过程,反而你有很多的选择机会,可以了生脱死。你一贪恋,随着你的贪念就产生一个虚幻的境,就轮回;一嗔恨,随着你的嗔恨念就产生嗔恚的境,也要轮回……你心里清净无染,任何境相不执着,境界就会自然地变化。你不干扰这种变化的时候,显现的境界就不迷乱,你就更有机会把握生死。所以,很简单的。

读完《僧伽咤经》的道理,明白生死的这种变化,不再恐惧害怕。所以“识行将灭”的时候,一般人都要害怕,但是你知道怎么回事儿,你不害怕,这个时候就“不起倒想”,不起颠倒的念头。

佛经用词非常准确啊。“识行将灭,不生倒想”,这个“将”字不能去的呀,如果去掉了就成病句。说“识行灭了,不生倒想”,外道就可能要来诽谤佛教了:灭了,生不生倒想,你怎么知道呢?你看,佛经用词多准确。这个时候,只能说:将灭未灭,你容易生起倒想,你就要恐惧害怕了。

什么是“倒想”?就是颠倒的想法。本来该解脱了——哎哟,不解脱了,我害怕了,我还是在这世间吧。这一念起,就是颠倒。

你有什么愿望不要失去,这都是不再颠倒。明明知道自性不生不灭,知道外境虚幻了,你就不要再颠倒,不要再贪恋外境,这都是正智,都不是“倒想”。突然之间,又着境了,和凡夫一样,这就是“倒想”。我们凡夫现在的认识都是颠倒想,而佛才是真正的正智慧。我们现在学佛已经学到了正智慧了,临终能不能把握这种智慧,不再起颠倒想,很关键啊!

明白了这部经讲的道理,才能不生倒想,不然的话就容易颠倒。要是不知道死后怎么样,人就会害怕。如果谁能做到临终时候不生恐惧,知道生死就像睡觉一样——“没关系,我休息一下,再起来做更多的事情,再度更多的众生。”你可以欢欢喜喜的迎接死亡,这就不容易轮回了。

佛经当中讲,临终的时候,各种境界显现正是来考验你的。即使你造了很多恶业该堕落无间地狱,如果你死活就不下地狱,还想解脱,也有解脱的机会,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啊。临终这个“不起倒想”太重要了!

讲到这里,再结合佛经当中讲的,也更容易理解。根据佛经来讲,人只有发愿到哪个境界里去才会去,不发愿不去的。如果你不想下地狱,不发下地狱的愿,就不会去。不管你生前做过多少善事还是做过多少坏事,即使无间地狱的罪已经造了,应该下地狱,只要明白这个道理,还可以有机会解脱。迷乱的境界、各种很痛苦的业报显现的时候,也不要发那种不好的愿,不要发恶愿,还要能清净忏悔,发愿成佛,发愿往生净土,这念一发起,无间地狱的罪也可以遮止,可以当下截断而立地超脱往生净土。所以临终那一念真的很重要。

当然我们不能仅寄希望于临终那一个念,是吧?我们现在就应该做好准备,这样具有一种惯性,临终就不容易颠倒了。虽然临终也有机会,但是不好把握呀。

所以平常生活当中还得好好用功,“不起倒想”,也“不生嗔恚”,遇到各种不好的境界也不要生气。这个地方很关键:你即使做了很多的功德,但是对这部经还有点怀疑、害怕,识行将灭时生起倒想,或者生起贪恋,或者生起嗔恚来,你一心一意地想着世间的轮回,这一念执着太重,佛的境界也不一定能现的出来。

所以千万不要认为“我只要读过一遍这部经,就打包票了”。应该是说这部经讲的道理你真明白了,临终你能用得上,容易不生倒想。经本身哪有那种力量保佑你呢?不可能。还是讲的智慧指导你解脱——你明白了道理,可以解脱而已。

不着境即解脱

这么讲很重要,因为很多人容易觉得:我只要读过一遍这部经,临终这部经就能保佑我解脱了。那不可能啊!!如果临终看到那个境界——“识行将灭”,你心生恐惧,突然贪恋或者怀疑这部经,你说那保佑还有用没有用?不行!一切功德从你的心生起,这部经仅仅是一个方法而已,这部经指导你怎么用功,你得用起来!还是咱们刚才讲的——人的心不生不灭,一切外境本来就解脱,本来就没有生死,生死不都是着境才感来的吗?

如果临终的时候,你就是不把那个生死的境界当真,不发恶愿、不贪恋外境、也不嗔外境,那时候就没有办法轮回,当然可以有把握解脱,甚至有把握成就十地菩萨,甚至有把握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都没问题的。但是如果这些智慧你用不上,或者诽谤或者怀疑,这本来颠倒了,那也没有用啊!

哎,看来便宜也占不得,讲了半天还得自己用功啊,自己不用功还是没办法,哈哈。只能说这部经讲的道理甚深难信,功德无量,你听到了一点儿种下善根,临终都可以有办法让你解脱的,关键是你要是不用也没办法。办法不用就不是办法了。

如果在“识行将灭”的时候,真正的不颠倒,用上那些智慧,那么就能见到殊胜的境界。这个殊胜境界怎么现呢?还是清净心现的。见东方恒河沙等诸佛如来、南方二十亿佛、西方二十五恒河沙诸佛……反正四面八方无量恒河沙数一样的佛都给你现身。

为什么诸佛能给你现身呀?(弟子:心清净)心清净是一方面,还有呢?那世间人清净为什么不现呢?——因为你读过这部经,佛告诉你佛会现。哈哈!佛告诉你,有二十五恒河沙的佛给你现身,这就是个种子,你相信,临终就现,还是这么一个念,人心的功德就是一念缘起一个境界呀。

境随心生,大小由心

我记得咱读《佛说净业障经》还是哪部经讲的,就是说,人起一念执着,贪心或嗔心,包括修行很好的人起一念傲慢心,可以缘起一劫的轮回。同样,我们现在一念能知道有十方恒河沙一样多的诸佛,这一念呢,临终也可以缘起这无量诸佛给你现身。心力就这么大,是你的心力显现。所以说,这部经当中讲的这个境界就是个种子。你相信了,就是这个种子种在你的心里了,你念念恭敬、欢喜、赞叹就是在给它浇水、施肥、除草。它长得好,临终就有无量的佛现身。

讲到这里,咱们看前面有讲九十五亿佛现身,这里讲有无量恒河沙诸佛现身,怎么越来越多了?到底按哪个现呀?——其实都是按你的心量来的。

一切境界都是人的心造,你的心量多大就现多大的境界。正是因为随着人的心量而显现不同的境界,所以这部经才会一会儿讲九十五亿佛,一会儿又成恒河沙这么多的佛了。怎么佛说的乱变啊,没一个定数啊,到底多少佛来,先定好啊?!哈哈,这不是佛的事儿,这是我们心力的事儿。

所以说,读了这部经,诸佛现身,现的数量也不完全一样。咱们刚开始的时候讲,听闻了就有九十五亿佛现身,到了这里这功德又涨了,现在无量的佛又加入迎接的队伍,浩浩荡荡啊!太好了!你看多学点有好处,一会儿功德就自动长啊。真的是“一信即至佛地”啊,一念可以建立无量的功德,关键在人的这一念,只有佛才给你讲这点啊,随你心量的大小显现无量的功德。像一些外道讲肉体长生不老的,要听不到这个法太冤枉了啊,为了自己的身体能变成光明身上天,就得一辈子苦修,想把这个肉体化成光。其实不用化,我一念可以显现无量的佛身呀,想现多少现多少,这样多好,这是一条捷径,少走多少弯路,少了多少辛苦啊。

一念可建佛国

我还讲过一个例子,比如说:你们现在来想象一下,虚空当中有九十五亿佛……好,现在再想象一下,虚空当中有无量恒河沙数的佛……你说哪个难一点?——一样!这就是个秘密,你要参。你要懂了这个方法,可以快速成佛,快速积累无量的功德。不仅仅佛法集会,连福德也集会,连金银财宝也集会。当你懂了这部经,就知道怎么建立你的世界了——材料从哪来你也知道,怎么建设你也知道,净土到底安排多少众生、什么样的众生,你也会。这是佛教不可思议的一点。

如果你认为这个世界的一切是真实的,每个人也是真实的,每个人都有命根,每个人都是苦修才能成就。你要以这个观点来救度众生的话,只能一个一个的接引,一个个的种下善因让他到净土,是不是?那很难啊!那你真需要三大阿僧袛劫了。你想要庄严你的净土,要有无量的众生到你的净土,那你得和无量的众生结缘接引到净土啊!因为你理解的众生是真实的,他有个命根,有思想、有感情,还有他的脾气性格。你度他,他还不一定听,你得慢慢度,慢慢和他结缘……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把你的世界充满众生啊,这个太难了!

这部经和别的不一样地方,你发现在哪里了吗?直接就讲这一点——万法唯心造,别的不讲!不要认为众生只能这么一个一个的度,其实可以一念造出来的啊!你的国土也是可以一念造出来,不一定需要积累多少劫。

不一定是修一个因得一个果。比如极乐世界的地想要金刚的、想要蓝宝石的,我得先种一个因,得到这个果……道路想要黄金的,我再造个因,得到这个果……还有那个树,我再造个因,得到这个果……要一个一个的这么慢慢积累。极乐世界这些境相庄严美好,可是无量无边啊!一讲到无量,这个事儿就不好完成啦。你要一个一个的这样忙碌,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佛教里有很多我们理解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们想着非得把它完成,这个没办法完成。

这部经直接告诉你:你可以“一念建立一个国土”,国土就是一个念头而已。这就区别于咱们平常讲的教下的那个法。三藏十二部经,一般讲的道理都是修因而证果,慢慢积累,对不对?我以前讲到过:你不发愿度众生的话,不和众生结缘的话,将来你建的国土就没人。我那说的也没有错,是一个方法,但这个是更高级的方法,没人不怕,咱有方法——万法唯心造,我一念化现无量的众生,这是可以的。

一念可建无量功德

同样,见无量的佛也可以一念之间建立。一般咱们都认为,你要想见无量的佛,就要一个一个的和佛结缘,是不是?你要想见恒河沙一样多的佛,你得生生世世和恒河沙一样多的佛结缘,那你得结到什么时候啊?也得恒河沙一样的劫数才能把这些缘结完。关键是不见得你每一世都能见得到一个佛呀。你要想把恒河沙一样多的佛结缘完,再等他现身,这个事儿还是等不及,并且真的不可能。

所以别的法都是一个一个的法,想成就太难,而这个法呢,是整体性的,一团法、一窝法……哈哈,一锅端全都给你啦!你知道这部经为什么伟大了吗?——这不是教一个法门,包括成就功德也不是一个一个的造,而是全部的功德一起造!一念既可以成就一种功德,一念可不可以成就很多功德啊?一样可以的嘛!

我们都知道佛经里有很多法,比如说你现在观想很多供养物,供养十方世界诸佛,这个一念观想的力量就产生无量的功德,对不对?其实和这部经讲的道理是一样的。

我前段时间讲过《佛说回向轮经》,那里边也讲到了:你观想就好了——没钱不要紧,你可以想象很多钱,想象法界最好的东西,你只要能想象到的,拿这些东西供养十方诸佛。一分钱不花就积累了无量的功德。讲的道理也和这部《僧伽咤经》有点相似。我们一般人感觉,光想象有什么用,想象着供就行啦?你得真拿出来供品,这才算供嘛。但是你真心想供佛,想象的供和拿东西的供是一样的——关键在你的心。

《佛说回向轮经》当中讲到:你观想天上的、人间的、各个神仙海岛的一切美好的东西,想着供养十方诸佛、十方菩萨、十方一切众生,这一念之间,就积累无量的功德。你根据《佛说回向轮经》讲的境界,还有咒语,你这样观想一遍的功德就可以往生净土,厉害吧?这部经读过一次,观想一次,就可以生净土。为什么呀?要说生净土也挺难的呀,得积累很多功德呀,为什么想象一下就能生净土呀?如果不从心性讲,永远讲不通,还是万法唯心造。其实你真心实意地、恭敬虔诚地想象着拿最美好的东西供养十方世界,你的这个心力最大,十方诸佛都能看到这些真实的东西,真能受用到这个境界。并且你的一念恭敬供养的心生起,就和真实供养是一样的功德。

兜率内院是如何建成的

所以读过一遍《佛说回向轮经》的功德,就可以往生净土。你要读两遍三遍呢?你就差不多成佛喽,把你的国土都建好了,对不对?和这部《僧伽咤经》讲的道理一样了吧?难道一定是拿着这点花生之类真实的东西供佛,才能积累点功德吗?你可以运用你的心力。

刚才讲到了净土当中的众生,也可以一念造出来。有很多人又说:错啦!你要说无情的东西造出来还行,人也能造啊?我给你讲一个例子,就是《弥勒菩萨上生经》里边讲到过,兜率内院是佛陀在讲《弥勒菩萨上生经》给弥勒菩萨授记的时候才建造的,之前没有的。当时一些天神一想:哎呀,佛陀讲弥勒菩萨要作一生补处了,咱得供养他积福报啊,那咱就赶紧给他建个内院吧。兜率内院就这样建起来的,大概就像咱们人世间,一看哪个师父讲法讲得好——咱们要不给他建个寺庙吧,差不多的啊。

不要说佛菩萨的力量了,天神的力量就可以做到。天人一发愿从额上出珠,马上无量无边的珠子把墙也盖好了,房子也建好了。有的种树,有的栽花,有的出香味,反正各种供养品就让几个天人全包了,把个兜率内院建完了。并且下句更关键,建成的一刹那,同时又化现了无量的天女,都是那些天人直接化现的。如果按咱们一般人的思维,要说化现出很多财宝建起兜率内院来,我能相信。问题是内院一建成,马上就有无量的天女出现了。那天女从哪儿来的?从哪死了往生到这里的?你说从哪来的?化现的,从心中来的。

那个时候弥勒菩萨还没上天哪,光建房子没有人住也不好啊。房子化现出来之后,再化现出来很多的美女在那先管着房子,先打理一下啊,哈哈。那些都是天人的心力化现的。经里边没说建造好兜率内院之后,有些天人、天女一看,好,马上发愿生的吧?没这么说,就是建兜率内院的时候,连房子带人一块建好啦,人也是“建”出来的,哈哈。

所以,很多佛经里都有很多秘密的宝贝。我们有时候可能不太注意这些话,光觉得兜率内院好,但不知道这句话很关键,讲了佛教的一个秘密。一切众生是真实的吗?你要真当成真实的,没办法,你觉得真实,它就真实,你慢慢度吧,一个一个地度。你要知道,这一切虚幻不实,就如梦幻泡影,既然是你的梦,你就可以一念造很多,是不是?所以这点智慧太关键,你要想早日成佛,你不明白这个,没办法早日成佛的。按咱们平常讲的成佛的概念,你慢慢建,累都累死,是不是?你一个一个地度人,一块一块地搬砖添瓦建你的净土,非把你累死不可!哈哈。你要知道一念可以显现无量的境界,一念可以显现无量的众生,明白这个佛教最根本的智慧,你才能快速成佛。

当然,你说我慢慢地积累,那不行吗?绝对可以。你要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你只能三大阿僧袛劫慢慢积累福报,是不是?和众生结缘,也不能说那个方法错,那个方法反正是吃苦耐劳的人才能干哪!我觉得像我这样的人,够呛能受得了啊,哈哈。我喜欢这样的法门,往那一坐,真诚心观想无量的金银财宝供养十方诸佛了!我觉得这个挺适合我的,哈哈。

一个一个地去度众生啊,这样大概就像咱们那个手工作坊一样,这个效率有点慢,现在科技进步了啊,造极乐世界的方法也有待改进,现在应该机械化流水线式的来生产。《僧伽咤经》就讲这种科技的,高科技,对不对?所以,《僧伽咤经》才可以教人快速成佛,可以快速地积累无量的功德和智慧,是不是?这部佛经讲的道理真的很震惊(众鼓掌)!

佛法让地狱众生得解脱(殊胜的密咒)

我再告诉你们一个唐密四大咒当中最高的一个咒。那个咒高级到什么程度啊?我不说名字,你们慢慢去找。

在印度,有个人一天要杀两三百头牛、羊这一类的动物,从来没干一点好事,一点善根没种。这个人死了之后呢,家人就把他的尸体抬到野地里,连埋都没埋,直接扔在一个地方。结果,他的神识就到阴间见阎王,阎王一查生死簿子,这个人太坏了啊,一点儿好事儿没干啊,绝对下地狱!叫小鬼儿来,把他扔到地狱里去。一扔进地狱,忽然整个地狱里一切众生坐着莲花都走了。哎,地狱都没了。那地狱里送不去啊?哎,不对啊。阎王想,这个案子是不是断错了啊?他一查,没有错啊。一想,坏了,我的智慧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来,向上级打报告,让上级处理。

然后又传到帝释天那里了,“天主,您看这个事怎么办呢?”天主一检查:“哎,是啊,这个人就是一点儿好事儿没干啊!那要不你们再换一个地狱试试?”好,小鬼儿又把他扔到另外一个地狱里。一扔,也是整个地狱里突然全空了,一个一个的罪人坐着莲花又飞走了,地狱都没了。哎呀,这破坏性太大了啊!坏了,天主也觉得这个案子肯定断错了,这怎么办啊?解决不了了,是吧?那只能找佛陀去了。

天主又汇报给释迦牟尼佛,就说:“佛陀,你看这个人确实太坏了,我们觉得反正一点儿好事儿没干。但这个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功德呢?他肯定做过很多的好事儿,是吧?那佛陀您看到底怎么办呢?”

佛陀一看,“嗯,这个人确实没干过好事儿。”“那没做过好事儿,肯定也得做善因才有善果啊?他结了什么样的善缘、善因,才有这个善果啊?不可能啊?”佛陀说:“哎,可能与他的尸体有关,你们检查一下。”好了,阎王爷又派两个小鬼儿:“去,调查一下去,看看他的尸体。”两个小鬼儿到旷野里,远远的还没走到,突然看到那尸体一片金光啊,都不能靠近。觉得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啊?这肯定是修成就了的大德啊!大菩萨再来啊!问题是,他不是大菩萨再来,他就是个罪人,这违背因果,讲不清啊?那上去仔细研究吧。哎,一看,噢,他的尸体挨着一座佛塔。那塔上有个咒子,因为时间久了,塔毁坏了,有一块带咒字的土块掉下来,掉他身上去了。就这点因缘,结果全身放光,整个地狱里都空。原来是这么回事,还不是自己种的善根,被动地碰住了佛法,这也是结了个缘。你管他是主动的、被动的干吗?对吧?

所以你要度你们家人也这样,被动的也没关系,哈哈。你就给他读点佛经的智慧,种个善因也行。那部经讲的就是这样,被动地种了一个善因,就是罪恶深重、一点儿善根没有的人竟然解脱;这还不要紧,并且这个人还把全地狱的众生都带着,坐着莲花直接飞走了,他现佛身,别人现菩萨身,到别的世界里直接成佛了。没有种过善根的人,该下无间地狱的人,被动地接触了一个佛法,种了这么一点儿善根,结果直接成佛!

你们听说过这样的法吗?(弟子:没有。)不是咱们平常说的慢慢积累善根福德因缘,而是种下这么一个最大的种子,接触了就行。不用重复学,你接触了就行,直接成佛,并且是究竟成佛,绝对没有任何异议的。

像禅宗讲的见性成佛这个智慧,很多人会说:你这个不行,你的身体没有变成佛身哪?你没有你的国土啊,这不算!弄得禅宗人也没办法,哑口无言。哎,没关系,这部经讲的是绝对的成就,咱们认为的三身成就,还不是禅宗讲的那个呢,就是内在佛教的智慧也有了,外在的身形、外在的国土、外在的包括众生都有了。没众生不要紧,咱把地狱的众生全拉过去充数,哈哈(众笑),这个法太厉害了,不告诉你们名字,哈哈。但我可以告诉你这个法为什么这么厉害。

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光知道:哎,这个咒子这么厉害呢!反正佛经就这么说的。但为什么呀?还是告诉你们:任何一个咒子其实都是有意义的。就像一首诗很精练,是浓缩的佛经的精华,这部经讲的道理甚深难得,是真正把释迦牟尼佛当初证到的那一点智慧全部告诉你了。这个智慧谁听到了谁成佛,并且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成就究竟圆满的佛,甚至于可能比释迦牟尼佛还风光。你想,人家带着所有地狱众生坐着莲花,到别的世界里直接成佛。释迦牟尼佛都还不能让他的弟子都坐着莲花呀,从外相上他反而还显得风光。

万法唯心造(密咒殊胜之因)

那为什么呢?注意,这个咒子如果翻译过来,当然还是说咒子咱们不敢翻,还有很多秘密,翻译成中文容易忽略很多含义。但是呢,咱们翻译一点儿,我大体上告诉你们,你知道这部经讲的道理是什么吗?直接从你心里造任何境就行了,不用修因而证果造,就这样子。你想成佛,你就直接造佛的境,大概这个意思。

那个咒子讲的道理就是你的心,就是万法唯心造——就是你的这个心造。这个心从体上叫佛性,从用上就叫六根、六尘、六识。六根、六尘和六识转过来,六根就化庄严报身,六识就成一切功德智慧,六尘就化一切清净佛土。反正都是你的心,这是佛教的根本。那怎么起用呢?咱们平常讲的各种神通变化是怎么起用的呢?发愿就行了,就是你的心直接造就行了。所以那部经力量很大,有求必应啊!

你知道怎么有求必应吗?如果你明白心性道理,比如说,你想让家里人一切平安,好,那个咒子写的就是“希望我家里人一切平安”。你要是希望:我修行,让我生生世世六亲眷属全部得解脱。好,那个咒子原话就是:让我生生世世的六亲眷属全部解脱。直接发愿,不要再加别的方法了。你千万不要再说,那得有个方法吧?这句话就是方法。你不要再找另外的一个方法来代替它,一代替就远了,就走弯路——最直接、最了当的修行方法,就这意思。

刚才咱们讲,你想让你的国土什么样啊?好,你现在直接从心里恭敬赞叹、清净无染,直接造。你想积累福德,你现在就观想用很多清净美好的东西直接供养十方诸佛。这一念的供养和你拿实在的东西供养,是完全一样的。

这些都是总持法门、都是一个集合法门、都是一个集团法门,就这样子,那部经也是讲的这道理。你想成佛,你就直接发愿——我想成佛!我想成佛什么样,国土什么样,众生什么样,直接这样发愿。或者天天念叨这个愿就有效。不过这个讲得太深了,我觉得我这样讲,恐怕很多人诽谤,会说:“那天天想就行了,那不干别的了?”他会这么说。还是说,你想也是一个方法,你实际上去做也是一个方法。但实际当中做,还是借于这种外相,用你的心,对不对?这是关键的一点,最后还是你的心造——真正的万法唯心造,并且直接从心造。你想临终见无量恒河沙诸佛,你就直接这么造就行了:我临终要见十方无量恒河沙诸佛。你想见多少你编个数,就现那么多。

这个有点深了,我相信你们经常跟我学可能没有疑问。这要是传出去,恐怕很多人会攻击。但是很多佛经确实讲过这问题。我这说的几部经,我希望大家研究研究,看看是不是讲的这个道理,最好再研究研究那部经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功德。

要说密咒吧,很多现在咱们不翻译,还不好解释,那个《佛说回向轮经》很简单啊,已经翻译出来了,是中国话,非常优美的这么一段,还不长,两分钟就能读完。这部经也这么说的:你只要观想无量的美好的东西来供养十方诸佛,就这个功德能让你今生必然解脱,必然往生极乐世界。读一遍就能生极乐世界啊!你看,这个法不同于一般的法。一般的法都需要多少年的修行,而这个一遍就能成就。

关键是,为什么读一遍就成就?你得把这个道理搞清。不能光迷信,好像这部经有一种特殊的神力,读一遍,就能保佑你成就。不是的!关健是讲的这个道理太深奥了。那这个道理反而是最高的,就是成佛的根本。你明白这点你就知道你怎么成佛,你成佛了怎么度众生。你成佛了,你说,万一我智慧不够怎么办?你觉得什么智慧不够啊?来,说出来,告诉我。你觉得没哪部分功德了,你马上发愿——我就具有这种功德,像佛一样究竟,就能成就。

其实我们现在发愿想成就的功德也能成就,关键是我们信不过。大家发现没有?我们会怀疑,这是一个。第二个呢,我们虽然发了一个很清净的愿,同时我们又发了很多污浊的愿,把那个清净的愿又给掩盖了。你是发愿造了个如意宝珠,结果又造了很多的淤泥把宝珠给埋起来了。虽然造了宝珠,但你看不到。所以,清净梵行还是很必要的。你不要造那些污浊的念,然后造一个清净的念就好了。你的这一念没有被那些妄念执着给掩盖,这一念必然成就。所以成佛就是这么成的,佛的功德也是这么来的。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如果觉得《《僧伽吒经》讲记-第八讲》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