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自闭症康复网 > 幼升小必备 | 七大能力之数感能力

幼升小必备 | 七大能力之数感能力

时间:2023-10-15 15:47:20

相关推荐

幼升小必备 | 七大能力之数感能力

数感,是指根据数学法则,做出一个算题或算式的能力。

数感的培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不仅关系着孩子数学学习的进展,也实实在在地应用于生活之中,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数感能力的培养,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也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一般来说,4岁前的幼儿基本不会加、减。4岁的儿童,可以动手将事物合并或取走,运用实物计数,通过数数的方式完成加减过程,但并不理解加、减的意义。到了5岁,孩子可以脱离事物逐一应用数感,5岁半时,才能够顺利地运用抽象的数进行数感练习。

所以,在升入小学前,孩子们就应该已经符合了以下两点要求:(一)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理解加、减的意义;(二)能进行10以内的加、减。

考察形式

家长们会有所疑问:孩子只需要完成这些要求,就够了吗?我们来看看幼升小面试中,对数感能力考察到了什么程度吧!

(一)基础数感能力:

基础数感更多的是限定在二十以内的加、减,因为学校希望了解孩子入学时的数感能力水平,所以二十以内的加减是必须掌握的。

(二)数数检测:

孩子们平时练习的数数都是正着数或倒着数,但实际题目中,还会涉及分组数数,一般是两个一组或五个一组,偶尔会出现三个一组的情况。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数小棒或数木块,有意的帮助他练习分组。

(三)数字填空:

题目会给出等式,并挖取其中的一个数,让孩子通过运算填空。此类题型的难点在于加、减法的逆运算,需要孩子真正理解加、减法含义。这也说明,学校非常关注孩子对于数感本源的理解。

(四)概念类:

有些学校的面谈中,还会涉及到对大小概念的考察,如“说出三个比67大的数,再说出三个比67小的数。”这种情况是一种较为综合的考察形式,孩子既可以直接数数,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答案。

(五)应用题:

学校很多时候还会关注,孩子是否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所以有时会侧重于应用题的考察。应用题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排队问题:例:小明和同学们排队去春游,从前数小明是第6个,从后数小明是第5个,请问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这类题型的解题关键在于:“第几”包括主角,“有几”不包括主角。

2、年龄问题:例:妈妈今年30岁,爸爸比妈妈大3岁,5年后,爸爸比妈妈大几岁?年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是:两人的年龄差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3、付钱问题:例:小芳买铅笔用了6角钱,还剩4角钱,小芳原来有多少钱?“付钱”属于生活常识,在理解了“元”与“角”间的换算后,我们可以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帮助孩子进行练习。

4、牌卡游戏:例:圆形代表1、长方形代表2、三角形代表3、正方形代表4、五角星代表5,哪几个图形拼在一起是13?这种题型考察的是快速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孩子不仅需要有熟练的数感能力,还需要有良好的记忆力。

培养方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可以怎样针对这些重点题型,帮助孩子练习计算,甚至让他喜欢上计算呢?

首先,数感能力的练习,不应该只是用大量的时间专门做题,而需要把练习碎片化。例如在孩子吃糖时、下学等车时,都可以用游戏或竞赛的形式帮助他练习。

其次,我们可以让孩子参与到付钱中来,如果家长感觉生活中的钱数较为复杂,也可以用过家家的形式,从简到难地让孩子进行练习。这不仅能提高孩子的数感能力,还能培养他对于计算学习的兴趣。

最后,家长们可以酌情为孩子买一些练习数感能力的书籍,把握好由简到难的尺度,针对10以内和20以内的加、减法,分段对孩子进行训练。训练的速度要先缓后快,逐步提高孩子的反应能力和对数字的敏感度。

数感和运算,是数学基础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两部分,尤其是加减乘除运算,在各学科或是生活中,都是会被反复运用到的。

虽然说运算能力并不能直接等同于数学能力,但它却是学数学要练好的基本功,就像高楼的地基,想把楼盖高,地基就要打牢固。

运算能力与其他能力的关系

运算能力的培养,与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专注力等因素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逻辑思维能力是运算能力的工具,逻辑思维能力直接牵制着运算能力的发展。记忆力是运算能力的基石,保证了运算能力得以正常进行,没有记忆力,运算能力将会坍塌。专注力是运算能力的推动力,越专注运算能力提高越快。

如何培养孩子运算能力?

1.培养孩子的数感。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家长应该自然地、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事物与数建立联系。比如让带孩子到超市买菜,可以让孩子看一看,称一称,估一估各种瓜果,蔬菜的重量等,让孩子体验数感。

2.抓住孩子对数的敏感期。孩子会时不时对数字非常敏感,比如要求你告诉他1+2等于几,1吨有多重,类似这些问题出现的时候,家长就要抓住孩子的这个敏感期了,给孩子慢慢渗透数学思维,但是不能操之过急,以免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3.兴趣引路。寓教于乐。通过游戏、绘本等感受数的快乐,计算的乐趣、计算的成就感,培养孩子兴趣,使孩子乐于计算。

4.利用数学教具或者家里适合工具,直观演示。给孩子在形象思维和数学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工具的直观易懂作用。

5.引导发现法。不要直接告知孩子答案,引导孩子探索,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答案,过程可能曲折一些,但是记忆会更深刻,成功的喜悦会更强烈。

6.加减法反演律。这个看起来很高大上,实际很简单,就是反向思维。加法反演律的可逆形式如:3+1=4,那么4-1=3或4-3=1;减法反演律的可逆形式如:3-2=1,那么1+2=3;加减法反演律的可逆形式如:4+1-1=4,或4-1+1=4。掌握加减法反演律可以使孩子更快速、有效进行数学运算,也可以提高幼儿对数学运算原则理解和运用能力。

游戏中训练孩子的运算能力

1.大战扑克。

准备1至10的扑克牌40张,一人只出一张牌,谁先把两张牌的加数报出来,谁就赢了,输了的人得把那张牌给赢家,最后,谁的牌多谁就赢了。

2.掷骰游戏。

准备两个骰子,同时投掷,让孩子算一算,两个骰子加在一起得到的数是多少?谁投掷的数大,谁就赢。

3.凑数游戏。

用图画纸分别写上5、6、7、8、9,10并画上与这些数同样多的圆形,遮住其中几个,让孩子猜猜你盖住了几个,接着让孩子说说他是怎么想的,再给孩子说说加减法的算式。

小学数学80%是需要运算的,计算占用了孩子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所以孩子的运算能力是确保孩子迈入小学进入正式学习阶段的重要前提条件。培养孩子的运算能力需要长期坚持,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相信只要细水长流,必能练出真功夫!

推荐阅读:

幼升小升学必收藏 | 这些幼升小题目你都会做吗?

添加思思老师微信,拉您进幼小衔接群与各位家长共享幼小信息

如果觉得《幼升小必备 | 七大能力之数感能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