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自闭症康复网 > 李玫瑾教授:孩子3

李玫瑾教授:孩子3

时间:2021-10-05 22:51:12

相关推荐

李玫瑾教授:孩子3

李玫瑾教授是中国公安大学的教授,近年来她的育儿讲座醍醐灌顶,常常一两句话就将困扰父母已久的育儿难题轻易化解了。

正因为长期专注青少年心理犯罪研究,所以她的视角更直观,更深入人心,犀利的观点令人当头棒喝,所以她的课每次都爆满。

在育儿方面,她有很多经典语录,其中就有很多关于3-6岁孩子的教育问题,因为3-6岁是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的阶段,这时期的教育很关键。

李玫瑾教授说,3-6岁的孩子你不管,以后就管不了了。

为什么3-6岁很关键?

孩子在3岁以前没有自我意识,他的要求都是无意识的,而从3岁开始,意识开始萌芽,性格开始养成,就像一棵小树苗,开始发出新芽。

3-6岁是性格的潮湿期,父母的教育对他性格的养成起决定性作用,而性格又能决定人生,所以,这时期的教育可以说决定了他今后的人生。

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孩子很有礼貌,有的孩子嚣张跋扈,就是源于幼年时期家长的教育理念,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的孩子往往是谦卑有礼,一个溺爱孩子的家庭往往交出自私任性的家庭,其背后的原因就是6岁前的教育。

所以说,3-6岁的教育很关键,一定要管好孩子,不然以后就管不了了。

怎么管教孩子?有3个原则

1、学会说“不”

可能现在独生子女的多,所以一个孩子承受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的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样的孩子自然要求就多。

今天要求买这个,明天要求买这个,也许父母会适当地制止孩子,说不能买那么多,但是老人家就不会了,他们的思想是孩子想要什么就买,家里就这么一个宝贝,不宠他宠谁。

记住了,面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说“不”,什么是不合理的要求,例如家里明明有了相同的玩具,他还要求买一个;吃饭的时候吃零食等。

你在他3、4岁的时候说不,他最多就是哭,在地上打滚,这不算代价;但是等你宠到他14岁时,你再说“不”,那他就会离家出走,自杀等,代价就大了。

李玫瑾教授在《今日说法》时,提到过一个例子,一个14岁的青少年,由于母亲没有满足他的要求,服毒自杀了,多么可惜啊。

14岁的年纪哪里懂死亡的意义啊?他只想到了用死来要挟自己的母亲,却没想到死是什么意思。

所以这也是普遍青少年们不知道死亡的真正含义,就以爱的名义来要挟自己的父母。

对孩子没有限制的爱,就是害他,该说“不”时要坚定立场。

2、克制任性

孩子提无理的要求时,其实就是任性的表现之一,这是所有孩子都必有的特征。

任性的孩子如果不进行克制训练,很可能就会发展成为自私自利的性格。

还记得前几年在上海的虹桥机场,一个19岁男孩对着自己的母亲下狠手,捅了几刀,导致母亲的死亡。

原因是母亲没办法满足他的高消费需求了,为了供他去日本留学,母亲把房子卖了,打几份工,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最后支撑不住了。

最后没想到自己最爱的儿子,把刀捅向了自己。

无限制的爱会将孩子养成欲壑难填的黑洞,吞噬孩子的同时也吞噬自己。

所以,要对孩子的任性进行克制训练,例如当孩子要求买玩具时,你不给他,他哭了,这时要采用“四不要”原则。

不要打—打是最下策,打他性质就变了。

不要骂—打骂孩子其实是父母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不要说教—这时你的声音在他耳朵里都是噪音,会让他感到烦躁。

不要走开—让他哭,放在封闭安全的环境里,不要走开,等他哭完后,用毛巾给他擦擦汗。

当然,还有一个三分之一原则,就是他提了三个要求,你满足其中一个,既克制了任性又让他明白不是不满足他,而是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

进行克制任性的训练后,相信孩子的情况会改观很多。

3、挫折力培养

李玫瑾教授说,每年他们学校总有女生跳楼自杀,原因要么是失恋,要么是考研失败,要么是毕业论文没通过,抗挫折力太差了,父母得多伤心啊。

所以,培养孩子的挫折力很有必要,总不能辛苦养大的孩子,因为受不了一点挫折就没了。

她提到,挫折力的培养不靠智力,而是体力。

例如孩子学游泳,你带他到了游泳馆转身就走,不要停留,教练就知道怎么办了;用竿子把他赶下水,呛水是免不了的,但是有教练看着,不至于溺水。孩子学完了去接他,你就问他,学的怎么样?他肯定说“吓死我了,喝了好几口水”,你趁机对他说“记住你今天的感受,只要扑腾,你就不会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小时候的经历总是令人难忘的,他肯定记住了。

所以不要把孩子保护的太好了,就像花朵,整天浇水不晒晒太阳,不吹风,就容易枯萎;小草的生命力为什么那么强?因为它顽强,即使被踩在脚下,依然向上生长。

孩子在早年时期,吃的苦越多,心理承受力越强。

所以,为了孩子好,也要让他尝尝苦头,遇到困难不要马上帮他,至少等他尝试了之后再帮他,家里活多,也要让他帮帮做家务,耽误不了学习。

抓住时机培养习惯

在培养孩子时,别忘记培养他的习惯,3-6岁时正是好时期。

教育专家蔡小晚在他的书《我的事业是父亲》中提到,他的孩子3岁时就开始培养他们的文明礼貌等。

见到熟人打招呼,在家叫“爷爷好,奶奶好”,家里来了客人,给客人让座或者搬椅子。

看似很平常的事,但是很少家长意识到重要性。

李嘉诚说,事业上再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的失败。

蔡笑晚是成功的,6个孩子5个博士1个硕士,是家长的楷模。

你会发现在孩子3岁前,你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所以我们把习惯的标准作为他的行为准则,习惯就很好养成,而过了6岁后就难了,因为他有了自我意识,会抗拒,那你就要花很大的力气来培养习惯了。

广西730分高考状元杨晨煜的妈妈就说过“在孩子没有自主意识时,要培养好习惯,打好基础。”

所以,3-6岁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期。

陶行知说,教育是什么,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引导很重要,若是我们不定时进行修剪扶正,孩子就容易长歪。

孩子最后长成什么样,就看父母的教育。

都说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是原件,如果复印件出错了,不是复印机的问题,而是原件出了差错。

如果觉得《李玫瑾教授:孩子3》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