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自闭症康复网 > 中医名方副作用及危害—附子理中汤 丸《伤寒论》

中医名方副作用及危害—附子理中汤 丸《伤寒论》

时间:2020-01-09 23:40:38

相关推荐

为医者,只言其效如神,不言禁忌之用,轻则伤身,重则促亡也。

学医必读古籍,用药必遵古法。用古法解读被滥用的千古名方!

《附子理中汤》—— 误用最多的“阳”药!

虽说附子理中汤不是直接出自于《伤寒论》,但是其配伍方式最早是出现在伤寒论的,只是丸剂改为汤剂。所以原始版权还是要归仲景所有。之所以说其是误用最多的阳药,是因为以干姜附子为主的方剂,只有附子理中汤可以在药房里买的到的,而其组方和容易让怕冷和脾胃不好的人,轻易的对号入座。所以其误用最多。

《医方考》

人参 甘草(炙) 附子(制) 干姜(炒) 白术(炒,各一钱)

脾肺虚寒,痰涎壅塞,少有动作,喘嗽频促,脉来迟细者,此方主之。

此证为虚而脉为寒也。虚则宜补,参、术、甘草所以补虚;寒则宜温,干姜、附子所以温寒。

百病损脾胃,所以但凡身体不舒服的人,总会影响饮食,而所谓的“体虚怕冷”也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但并非如此就可以判断真的是脾胃虚寒,因为很多亚健康的人,都是如此,如果人人皆为虚寒,岂不是随便吃点阳药就可以痊愈了么。

实际上,任何气血不畅,都会引起类似的状况,甚至很多湿热证,都会出现假虚寒的情况,尤其是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外界压力问题,最容易出现看似虚寒,实际是热困于内的症状。而如此的症状,如果盲目服用附子理中汤,甚至是不加附子的理中汤,都会引起内热加深,上火,腹泻,甚至痉挛等等的问题。

很多网友因为身体问题找医生没办法解决,就自己盲目诊断和试药,这个可以理解。我也有过如此经历,但是对于身体情况的诊断,并非一朝一夕可学,尤其是虚寒的情况,必须落实到脉上。否则十有八九是要吃亏的。

对于虚寒的判断,迟脉是非常明显的判断,附加的一般有细弱,沉细,也就是一分钟跳动在60以内,无力,不容易摸到,摸到了也是像细线一样。这是典型的虚寒脉象。虽说虚寒也会出现非迟脉的情况,但大部分时候,比较少见。尤其是年轻人,亦很少有虚寒的情况。除非真的是每天雪糕凉啤酒不断,冬天不穿衣服满街跑。

以上内容并非信口开河,皆为本人中医心悟及治疗经验所得。这种看似虚寒,但实际上经常上火,饮食正常的情况,大部分都是心灵层面的矛盾,比如犹豫,胆怯,焦虑,想的多做的少,压力大但是又不敢面对,等等。这些情况在目前的社会体系下十分常见。而由此引起的各种所谓的亚健康的情况,并非虚寒,也并非脾胃,服药可以缓解,但难以痊愈。

这类情况,切勿盲目尝试火神派药物,尤其是现在的火神派早已面目全非。

【人行天下,笑谈众生,人生本应无拘无束,何必自寻烦恼。】

【海纳百川,学贯古今,知识本应融汇贯通,何必诸多限制。】

予自然

专注本源疗愈,从根源解决身体及心灵上的困扰。

健康,心理,修行等方面有任何问题,欢迎与我交流。

如果觉得本文有助于你,请分享知识,帮助他人。

如果觉得《中医名方副作用及危害—附子理中汤 丸《伤寒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