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自闭症康复网 > 孩子为啥爱顶嘴?爸爸妈妈如何轻松带出好好说话的娃

孩子为啥爱顶嘴?爸爸妈妈如何轻松带出好好说话的娃

时间:2023-05-15 17:48:21

相关推荐

孩子为啥爱顶嘴?爸爸妈妈如何轻松带出好好说话的娃

“干嘛老说我,咋不看看你自己?”“凭什么呀!”“谁谁也怎么怎么的,凭什么只说我?”听到六七岁、七八岁、十多岁的孩子,用这么桀骜不驯的语气、挑衅性十足的语言“冲”爸爸妈妈和老师,我们每每觉得心痛。孩子咋被教成这样的?爸爸妈妈如何轻松教出斯文、知礼的娃?

我们两个孩子长这么大,都没如此这般地跟爸爸妈妈说过话,在偶尔觉得爸爸妈妈有点罗嗦、唠叨时,也只是稍不耐烦地说“不用说了”,这就是他们对爸爸妈妈使用的最严重的语气了。他们在学校对老师说话,应该也不会太差,至少从没有因此被老师投诉过。

下面是我们家教孩子不顶嘴、不冲爸妈、不顶撞老师的经验。

1、教孩子学会尊重

某次小儿作业,要求孩子请爸爸妈妈给列“家训”,我们家没那么正式的家训,但确实有几条,是经常跟孩子讲的,第一是尊重,第二是守规矩,第三是有教养,第四是好好读书。其中尊重,被放在第一位。

我们要求孩子尊重别人——包括长辈、同龄人、陌生人、在各种场合为自己提供服务的人。

态度上尊重,不用轻慢的态度对人。

言语上尊重,不用粗鄙、生硬、不礼貌的语气和语言对人。

行动上尊重,不用轻浮、挑衅的举动对人。

还有,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肆意破坏。

这其中当然包括无比多的细节,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我们都会就相关的细节提醒孩子。一个细节是,每次在快餐厅吃东西,要把垃圾收到盘子里,自己去倒到垃圾桶。现在他们能很自然地做到,而且不小心掉到桌上的酱料、食物碎屑,也会用餐巾纸擦干净。

我们也要求孩子尊重自己。守规矩、懂道理、自律、不让自己言行粗鄙、做事认真、尽力,都是对自己的尊重。让自己成为有知识、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这些,孩子可能还理解得不深,但从表现上看,他们都在认真地努力做到。

2、教孩子懂得说话的尺度

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说适当的话,是一个人的基本教养。说话的尺度包括:

用词的尺度——有些词太过亲昵,不适合对家人之外的人说;有些词太过严肃、生硬,不适合日常交流;而有些词,意义粗鄙,什么时候用起来都不合适。

态度的尺度——亲昵的态度不适合用于家人之外;生硬的态度不适合日常交流;太过正式的态度会让让人熟悉的人感觉疏离;而粗鲁、轻慢的态度,什么时候用起来都不合适。

语气的尺度——疑问的、反问的、叙述的、调笑的、斗气的、争辩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来说,听者的感受会大不相同。其中最具挑衅性的,就是顶嘴时常常用到的反问语气。

尽管如此,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尺度过大的例子还是比比皆是。今天早晨,真心妈妈在某快餐厅吃早点,忽然听到一个尖利的女声,“你这个死人,成心的吧?”后来又有几句类似的话,循声看去,原来是柜台里的年轻女服务员在说她的年轻男同事。在工作场合、面对顾客,对同事这样大尺度说话,还真是让人无语。

可能是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加上自己一直都还算自律,我们两个大人,对其他人、互相之间,说话的尺度都不大,不大用调笑的语气,不说脏字,不冲人,说话尽量平静温和;当然偶尔也会吵架,但吵架时不会口不择言;对孩子说话,也保持尊重的态度和语气;偶尔也有严厉批评孩子的时候,但不会用打击、贬斥、否定的语言。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把自己对说话尺度的理解,随时讲给孩子,包括用词是否合适、语气是否太过、态度是否太随意等等。比如孩子在家有时会用上一两个不太斯文的网络用语,我们会告诉他们,这些词太粗鄙,不可以用;有时孩子评价某事的态度比较随意,我们会跟孩子讲,一件事要多方面来看,不要轻易下断言,也不要跟着网上的段子胡乱起哄。

孩子从小习惯了这些要求和爸爸妈妈的示范,所以说话的尺度一直很有节制,在家里不会失控到说“干嘛老说我,咋不看看你自己?”“凭什么呀!”“谁谁也怎么怎么的,凭什么只说我?”之类的话。希望他们在学校也是一样。

3、教孩子不“斗嘴”

教孩子不斗嘴很简单,大人不教他斗嘴就是。大人经常做负面示范,孩子自然无师自通地学会斗嘴。

有不少爸爸妈妈乐于和孩子斗嘴、,或是觉得那样很好玩,或是觉得可以增加亲子交流的乐趣。有的爸爸妈妈,不和孩子斗嘴,但彼此之间经常斗嘴、抬扛,并以此为乐,“你洗碗!”“为什么老是我洗碗,该你洗了!”“你这个笨蛋!”“你才笨蛋呢!”

爸妈经常这样,孩子也会认为这些无意义的“闲磕牙”,是很好玩、没什么不妥,自然就会对别人这么做,首当其冲的,就是孩子每天接触的老师、同学。有的孩子很随意地用斗嘴式的态度和老师说话,恐怕就是因为家里有这样太过随意的斗嘴习惯。

4、教孩子不和爸爸妈妈“犟嘴”

有的孩子在学校和老师顶嘴,语气不是“斗嘴”式的,而是激烈的“犟嘴”。这应该是在家中也经常和爸爸妈妈犟嘴所致。

容易培养出孩子犟嘴习惯的家庭场景通常是这样的:爸爸妈妈暴怒地训斥、打骂孩子,“说,下次还敢不敢了?!”“说,你错了没有?!”如果孩子争辩了几句,大人的态度会更加激烈:“还敢犟嘴?!(啪,打一下)我叫你犟嘴!(啪,再打一下)我叫你犟嘴!”

胆小、柔弱的孩子会被打怕或者被父母的态度吓怕,就此“赎嘴”:“我错了,我错了,下次不敢了!”但内心可能并不以为然,而且积聚下愤怒,说不定哪天就把对爸爸妈妈的愤怒转嫁到老师身上。

倔犟的孩子,可能越打骂,越不服,对爸妈的态度越发桀骜不驯,让父母愤怒且无奈:“这孩子,我根本管不了了!”自然,桀骜不驯的孩子,在学校里,也常常会如此表现,让老师又怒又无奈。

要孩子不养成和爸爸妈妈犟嘴的习惯也很简单,爸爸妈妈不和他用犟嘴的方式对话就好。日常对孩子和颜悦色,能好好听孩子说话,和孩子好好说话,需要批评孩子时,态度严肃、理性,但不暴怒、失控、逼迫孩子马上认错。

父母倾听孩子越多,孩子越能好好听父母说话,父母越能和孩子好好说话,孩子越能和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好好说话。

5、家人之间,始终做有建设性的正面表达

孩子的说话习惯,主要来自于家庭,要想孩子说话有礼数、不顶嘴、不态度轻慢、粗暴、语气用词不粗鄙、挑衅,家人之间,需要培养做建设性的正面表达的习惯。

不说废话,不说气话,不说骂人话,不说无聊话;有事说事,说事就认真说、互相认真听,然后对话双方得出建设性的结果。

比如问孩子晚上想吃什么这样的小事,我们会说:“孩子们,晚上想吃什么啊?”孩子可能会提出自己的要求,或者说:“都行。”如果孩子提出要求,我们会说:“好的,那妈妈晚上给你做。”或者:“咱们家没有什么什么,做不了什么什么,等妈妈买回来再做好不好?”如果孩子说“都行”,我们会告诉孩子:“那妈妈晚上会做什么什么和什么什么。”这样简单地讨论一下,孩子大人都会很满意。

吃什么是这样讨论,其他事也是这样讨论。孩子们习惯了爸爸妈妈大事小事都和他们认真说,也就习惯了有事情都和爸爸妈妈认真说,比如说在学校做值日要晚点出来,孩子们会说:“我今天值日,爸爸可以晚点来接我。”但不会同时抱怨,“我上次值日,你来得太晚了,让我等半天。”比如说文具需要买了,会说:“咱们家大英语本没有了,得再买点,上次纸有点薄,这次得买厚点的。”但不会再跟上一句,“记住啦,别买上次那种啊!”

归根结底,爸爸妈妈怎么说话,孩子就会怎么说话,要带出说话斯文、知礼的娃,最关键的,还是爸爸妈妈在说话时,有足够的自律。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 成长育儿)

————————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

关注宝宝知道超级频道,了解备孕、怀孕、育儿更多精彩内容:专家直播、日刊知识、胎教电台、儿童故事、动画片,还有宝妈们最爱的社区圈子!宝宝知道与千万妈妈在一起,科学孕育,为爱成长!

如果觉得《孩子为啥爱顶嘴?爸爸妈妈如何轻松带出好好说话的娃》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