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自闭症康复网 > 徐州融合教育系列报道︱探“双向融合”的徐州路径 融合教育让特殊儿童同享蔚蓝天空

徐州融合教育系列报道︱探“双向融合”的徐州路径 融合教育让特殊儿童同享蔚蓝天空

时间:2021-10-16 02:11:59

相关推荐

徐州融合教育系列报道︱探“双向融合”的徐州路径 融合教育让特殊儿童同享蔚蓝天空

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和花朵,然而这其中有些花朵颜色不一样,因为一些先天或后天的因素,无法像其他的花朵那样尽情绽放,他们是一群迟开的花朵。这些儿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特殊儿童”。

狭义的特殊儿童是指身心有障碍的儿童,根据江苏省有关文件的表述,其涵盖了听障、视障、智障、言语障碍、肢体障碍(含脑瘫)、精神障碍(含自闭症)、情绪行为障碍、学习障碍、发育迟缓等共九类儿童。近年来,教育部倡导大力发展“融合教育”, 要求普通学校接纳特殊儿童,并提供最适合其需要的支持和帮助,使不同学习风格、不同能力和背景的特殊儿童能够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融合教育”在我国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兴起的教育思潮,起步比发达国家晚,在落地的过程中更是边实践边摸索。在此背景下,徐州的特殊教育探索出了一条“双向融合”的发展路径,尤其是“反向融合”更是全国独创,走出了具有徐州特色的融合教育“新路径”。

学前融合 幼儿园营造“特殊花房” 悦纳特殊花朵

走进徐州市第一实验幼儿园的资源教室,这里整洁明亮,心理沙盘、逻辑狗、蒙数游戏、绘本读物等各种辅助孩子个性化学习的器具琳琅满目,还有言语语言综合训练系统、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系统、听觉功能评估与训练系统等仪器一应俱全。这是幼儿园为3名特殊儿童营造的“特殊花房”,在这里,每周由返聘的市特教学校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朱金环为3名儿童提供一次一对一的个别辅导。

,3岁的男童小伟(化名)刚进入徐州市第一实验幼儿园不久就被教师发现了异样,比如不与他人交流、刻板行为,经鉴定评估,小伟有轻微的自闭倾向。

“像小伟这样需要特殊照顾的儿童,园内目前一共有3个。”徐州市第一实验幼儿园副园长方红娣介绍,“大范围调查发现,幼儿园有1%的概率会收到轻度特殊需要儿童。因为孩子刚入园时只有两三岁,家长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且对孩子的了解始终处于个体的纵向状态,意识不到孩子的问题。进入幼儿园后,孩子们共处一个集体中,彼此之间的发展就有了横向比较,教师很容易察觉到孩子的不同。”

在过去的学前教育中,遇到这种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者并没有系统的专业教育方法,只能是用给予更多的关爱的方式去关注,但在实践中效果并不理想。,徐州市第一实验幼儿园成功立项了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补偿性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经过4年的不断完善,该项目获得了省市专家的高度认可。

补偿性课程分为阳光课程、个训课程、家园共育、评估评价四个部分。其中阳光课程又分为同步课程和差异课程,同步课程即让特殊需要儿童与普通儿童随班就读,老师给予重点关注,差异课程则是针对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现状,在教学活动中为其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给予不同的教育评价。个训课程就是在“特殊花房”里一对一进行个别辅导。幼儿园为每一名特殊需要儿童制作了个人档案,由资源教师对他们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及表现进行常态性、动态性的记录。

经过4年的有效干预,小伟的交流沟通能力、生活能力等已经大大改善,今年6月在幼儿园的毕业典礼上,小伟流下了眼泪,还悄悄地对老师说:“我舍不得你们。”

双向融合 特教学校招普通学生实施“反向融合”

在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融合部,其中一栋教学楼的三至四层都是为健康儿童举办的幼儿园,一共6个班,每个班共约30名儿童,每班均有1至3名听障儿童。如果不注意观察,很难发现哪些是听障儿童,因为他们都配有电子耳蜗,听力基本接近正常儿童水平,天天与普通孩子一起上课玩耍,他们看起来也非常正常。

徐州特教学校校长李之刚介绍说:“我们学校在省内最早尝试反向融合,即在特教学校内设置招收健康儿童的班级。1998年开办‘聋健合一’的幼儿园,,又率先尝试在小学阶段招收普通班和后续班(即听障学生语训后续教育)并成立了融合部。”

据了解,学校启动“聋健合一”反向融合教育后,设置了聋儿班与健儿班,起初实行聋健分班教学、合班活动,让聋幼儿与普通幼儿互相接触、逐步接纳。随后,让听力言语等综合素质发展较好的聋幼儿完全融入到普通幼儿班。在教学方法上,对融入普通班的聋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外再进行个别训练。要求普通幼儿班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听障儿童重点关注和帮助。

实践证明,“聋健合一”学前教育模式使聋幼儿的听力、语言、思维等得到较大发展和提高,部分听障儿童已能初步达到进入普小就读的水平。这标志着学校的学前“反向融合”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然而,成功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听障儿童兴高采烈地进入普通小学不久后,一些问题接踵而来。许多听障儿童就读一段时间后,不适应普通小学的环境、教法和学习节奏,成了班上的“后进生”“丑小鸭”,最后不得不“倒流”到特教学校。

“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这是由于随班就读的聋儿在教育上存在与普通孩子不同的特殊需要,比如普通学校的教室内学生人数多、噪声大,无法满足听障儿童的听觉环境需要;普通学校的教师没有特殊教育的背景,对听障儿童缺乏必要的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等。听障儿童的特殊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不适应,最后不得不‘混读’,甚至‘回流’。”李之刚告诉记者。

经过思考与论证,徐州市特教学校又设置了招收普通学龄儿童的班级,开设普通小学课程,采用全融合和半融合两种方式。全融合即让具备完全适应普通班学习能力的特殊儿童进入到普通班学习,半融合即让不具备全融合条件的特殊孩子在特教班学习,部分课程与普通班学生一起上。安置中充分考虑特殊学生的座位、同伴支持等因素。

“目前,我市的双向融合教育得到了省教育厅及国内特殊教育界专家的高度评价,徐州市机关第一实验幼儿园为代表的学前儿童融合教育模式正全市推广,以徐州市特教学校为代表的‘反向融合’模式也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有广东、浙江等省特教学校前来参观学习。”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李进强介绍。

李进强强调:“融合教育在于倡导当今的教育体制悦纳特殊儿童。”希望全社会都能给予特殊儿童多一点关注和关爱,让特殊的花朵们尽可能开得更加绽放,更加绚丽,甚至可以回归社会,与社会大家庭成员共融、共生、共赢。

原标题:《徐州融合教育系列报道︱探“双向融合”的徐州路径 融合教育让特殊儿童同享蔚蓝天空》

如果觉得《徐州融合教育系列报道︱探“双向融合”的徐州路径 融合教育让特殊儿童同享蔚蓝天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