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自闭症康复网 > 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时间:2020-09-02 07:43:30

相关推荐

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护士好意的提醒正好印证了我自己的猜测,那就是我孩子得的不是多动症。我的儿子到底怎么了?他得的是抽动症吗?我再次查阅关于抽动症的概念、诊断、治疗、康复的内容。

是抽动症还是过敏性鼻炎

到了8月中旬,开学在即。我和老公谈了一次,儿子患的病有可能是抽动症,也可能是过敏性鼻炎或结膜炎。抽动症病因与神经发育不完善有关,青春期后多数自愈。对于抽动症的治疗,用精神抑制药无异于饮鸩止渴。对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除了切断过敏原,提高抵抗力以外,也没什么其他的好办法。总之,无论儿子得的是抽动症还是过敏,我们要做的都是,不提醒、不制止儿子挤眼,同时做好亲友的工作,让他们见到我儿子挤眼睛时别说、别问、别提醒。我们对外声称儿子得了过敏性鼻炎、结膜炎。

从8月到8月的两年中,在每年的春夏之交和秋冬之交,儿子必定出现挤眼的症状,其余时间时好时坏。我每天坚持给他用盐水洗鼻,以控制他的过敏症状。

我时常陷入人格分裂般的焦灼中,对于儿子是否患抽动症的问题,一会儿极度怀疑,一会儿极力否认。我曾对儿子有过诸多限制,比如不许他吃花生和西红柿,不许他到花草密集的地方,不许他玩毛绒玩具,等等,因为这些都可能是过敏原。

8岁开始发声,儿子确实患的是抽动症

8月,儿子开始发声,时不时发出轻轻的“哼哼”或“嗯嗯”的声音,紧接着出现深呼吸、抬头、仰脖、瞪眼、皱鼻等动作。两年来,我一直强迫自己淡定的神经瞬间崩溃!我的儿子真的是患了抽动症!

老公是个心很大的人,面对我的强烈反应,他只是说:“老婆,没关系,咱儿子又不缺胳膊又不缺腿,又这么聪明可爱,抽动就抽动呗!”。

我逐渐冷静下来,接受了儿子抽动的事实。和老公商量之后,我们一致决定不给儿子吃药,等待他自愈。

在8月份,儿子的症状很多,我的心情也跟着跌宕起伏。9月份开学了,儿子症状略有改善,但仰脖、抬头、深呼吸、时不时发声等现象仍很明显。我有点扛不住了,担心同学会笑话儿子,我在考虑要不要试试那个物理治疗……

醍醐灌顶

我继续上网搜索抽动症的相关信息,加入了一个群,很幸运地看到群里有人提到海夫人。

我加了海夫人的QQ,开始学习海夫人QQ空间里的文章,看了之后如同醍醐灌顶一般,我的头脑逐渐清晰,心情也豁然开朗。

如果说过去的两年我好比盲人摸象的话,那么海夫人的文章便成了我的双眼,引领我走出黑暗,让我更加全面系统地认识抽动症。

我彻底安下心来,一边反复阅读学习海夫人的文章,一边反思自己以往教育方式中的不妥之处。我明白了,正是自己以往教养不当,让儿子的安全感严重缺失,才让儿子患上抽动症。孩子没病,病的是家长。

我和老公谈了,老公很忙,没时间看文章,我便经常将自己所学、所得、所思、所悟告诉老公,我们很快达成共识,要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做好自己,做孩子的榜样。

老公性情很随和,需要改变的是我,是我急躁的性格和脾气。鉴于儿子的脾气也很坏,动辄大吼大叫(这正是我的翻版呀),我和儿子约好,我们尽量克制自己的火暴脾气,尽量不发火,有话好好说。

关于这一点,我改变得很快,儿子却做得不好。每当他喊叫时,我会默默地看着他。当他意识到自己又发脾气了,我就说:“刚才说的不算,咱们重说一遍吧。”儿子便会好好表达自己的意愿,我会抱抱他说:“你看,你是可以好好说话的。”

我反复学习海夫人的文章,真正地接纳了儿子的症状和海夫人的理念。

在群里,我常常和群友们交流,时时反省,不断调整自己,我的焦虑减轻了,儿子的症状也明显减轻了。

大约是在9月,儿子的所有症状基本消失,稳定了。时至今日,儿子已稳定一年了。这期间有过小反复,但都是一过性的,基本睡一觉就没事了。

抽动症,是对父母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敲响的一个警钟。我在这里详述9年来我个人对儿子的教养经验及教训,希望能给群友以参考和帮助。

孩子的成长

儿子刚出生时只有2.5千克,对于新生儿来说,这是刚刚及格的体重。我没有母乳,他在两岁之前都吃配方奶粉。3岁之前儿子体质很好,很少生病,属于特别好带的孩子。

在儿子8个月的时候,我休完产假上班。这期间,我家两个月内换了7个保姆。儿子被迫面对分离焦虑和频繁更换的新面孔,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特别怕生。除了我和保姆以外,他拒绝任何人。别人看他,他就会哭;别人和他讲话,逗他玩,他也会哭;抱他走进人群,他也会哭;看不到妈妈,他也会哭……

他的生活也面临着突然变故,每天朝夕相处的妈妈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又一个陌生人。他那么小,不明白为什么妈妈不见了,他只能每次见到我就拼命抓紧我,我每次去上班时都要一根一根掰开他紧握我衣角的手指。他的安全感彻底崩盘,对任何人都充满戒备。可是那时候我并不理解他,我常常觉得这个黏人的小家伙好烦呀!

海夫人:频繁更换的陌生监护人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安全感的缺失会让幼小的孩子紧张、焦虑,对人充满戒备,并出现退缩封闭的行为。

那个时候是我工作最忙的阶段,24小时不回家是经常的事,我又是一个很看重事业的人,分身乏术,我只能嘱咐保姆多带他出去玩。

儿子一天天长大,用玩具代替了与人交流,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滞后,但是对数字特别敏感,而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奶奶送给他一个别人用过的数学宝,上面有语音数数、加减乘除法口诀和各种数字小游戏。儿子每天抱着这个玩具玩,吃饭的时候都不撒手。就这样,他不到两岁的时候,会从1数到100;不到3岁的时候,会独立背乘法口诀,会20以内的加减法。别人都说儿子是个天才,可是我知道,这只是他玩数学游戏的机械记忆而已。

我家的小保姆是个18岁的小姑娘,她非常爱孩子,和孩子日夜相伴,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我自己也忽略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儿子两岁了,还不会穿鞋袜,不会拿筷子,不会自己吃饭,出门就要人抱,仍然拒绝和其他小朋友玩……

我们剥夺了孩子多少体验成长的机会呀!

海夫人:无微不至的照顾类似于精细化养育,孩子的各种能力就得不到发展。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但相应的能力没有发展起来。

这一年单位撤编改制,我的工作变得比较清闲,这样我才有时间来关注这个我本应用生命去呵护的宝贝。我每天用大量的时间陪伴他,我很快发现,当别人主动逗弄他时,他会十分紧张无助,会紧紧搂住我的脖子,把头藏到我怀里,拒绝与人对视。我甚至怀疑我的儿子有自闭倾向,还真带他去医院检查了。医生只看了儿子一眼,说:“你儿子没事,回去吧。”。

后来我发现,儿子会悄悄观察别人,而当别人去注视他或和他讲话时,他会感到被侵犯,瞬间把自己屏蔽起来。于是我告诉我的亲朋好友,不要主动逗弄孩子,也不要去看他,让他尽情地去观察每个人。就这样,我仍带他满街满院乱转悠,给他创造观察人群的机会。

一两个月后,儿子终于可以接受成人善意的注视和问候了,但对小朋友仍然十分戒备,仍然不会和小朋友玩耍,但与成人交流已无障碍。

1、入园篇

(1)胆小,不合群

群里很多爸妈在为孩子胆小黏人而忧心,我也曾为此十分苦恼。当时的儿子是我见过的最胆小、最不合群的孩子。事实证明,只要家长肯用心努力,孩子就一定会朝着阳光成长。

儿子3岁入园,在入园的第一天,小家伙不吃不喝,不哭不闹,不睡觉。晚上接他时,园长都急了,跟我说从没遇见过这样的小孩,赶快带回去给孩子吃点喝点,肯定饿坏了、渴坏了。我听得心如刀绞!回到家里,我问儿子明天还去幼儿园吗?儿子可怜巴巴地说:“妈妈,我去。”我瞬间泪崩……他是在迎合我的心思,小心翼翼地讨我喜欢呀!

孩子的安全感严重缺失,在妈妈面前都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小时候家里频繁换保姆和妈妈的突然离开对他伤害很深。可惜那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没有告诉他我只是去上班,不是不要他,不是不爱他。

我抱着他哭了很久。我对儿子说:“儿子,妈妈非常爱你。之所以让你上幼儿园,是因为你必须学会过集体生活。明天去幼儿园,你能吃饭喝水吗?”儿子小声说:“我想用自己的杯子喝水。”我说:“好,没问题。”第二天与老师沟通后,儿子被特许带自己的水杯入园,我喂他吃了早饭后才离开。我离开时,儿子撇撇嘴,并没哭出来。

海夫人:孩子胆小,不合群,并且压抑。

面对这种情况,是继续送儿子入园,还是等几个月再送?我权衡之后决定坚持送。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改变。想想儿子在幼儿园孤独无助的样子,我心痛且无奈。

(2)一个人的情绪没有出口,日久定生变故

回到家里,我开始反思。儿子新入园不哭,到底是不是好事?我以前教儿子上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不能哭,我是不是做错了?一个人的情绪没有出口,日久定生变故。

一语成谶,儿子最终抽动了。

我告诉儿子:“妈妈以前说得不对,在幼儿园想哭就哭,老师和妈妈一样爱你。你哭了,老师也会和妈妈一样抱抱你,哄哄你。”可是,儿子入园后一直不哭,不抗拒,也不说话,不和任何人交流。

幼儿园的老师其实对儿子非常好,尤其是周老师(现在已当了园长),只临时带了他们班一个月,对儿子尤为关注。她告诉我,孩子没问题,是家庭教育有问题!

我知道我的教育有问题,可是问题出在哪里?

(3)一不小心对孩子的爱变成溺爱

3岁以后,儿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突飞猛进,忽然变得能说会道起来。我和老公总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压抑一天了,在家里对他十分纵容,有求必应。儿子变成了典型的“窝里横”,在外老实巴交,在家飞扬跋扈。溺爱的恶果逐渐凸显出来。

儿子4岁时,为了多给儿子创造与小朋友接触的机会,我征得儿子同意后给他报了个昂贵的幼儿英语班。我也给英语老师讲了,我让儿子学英语的目的是利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儿子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幼儿园里孩子太多,一个班有60多个孩子,老师根本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关注某一个孩子。出乎意料的是,儿子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学习班为他将来的英语学习做了良好的启蒙。在这个班学了两年以后,班上换了一个英语老师,儿子拒绝再去上课,劝解无果,我尊重了他的意见。

他不愿接受新老师,根本原因还是他没有融入到小朋友中,没有学会与同龄人相处。

儿子在幼儿园中班下学期之前,在园里几乎不说话。上小学后他才告诉我,老师总说“安静,安静”,他以为老师不喜欢说话的小孩,所以才不说话。

(4)通过融合教育巧妙帮助孩子

在幼儿园中班下学期,孩子的班上转来一个性格十分开朗活泼的小女孩,名叫丽丽,她住在我家楼下。如此良机,我怎肯放过?我和她妈妈商量放学后把她接到我家,让两个孩子一起玩,她妈妈欣然同意了。此后俩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儿子在丽丽的影响下,发生了很多变化。他在幼儿园终于开口讲话了,也开始和小朋友投入地玩游戏了。

这意味着历时两年,儿子真正接纳幼儿园了。

上大班的时候,有一次老师非常惊喜地告诉我,儿子和小朋友打架了,他赢了,并且哭了,这是儿子入园三年来第一次打架,第一次哭。他终于敢在幼儿园表达自己的愤怒和委屈了。

(5)幼儿园期间的变化和进步

在儿子上幼儿园这三年里,他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着意帮他重塑自信,手把手教他人际交往,鼓励他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并充分尊重他人。

◆入园时尽量让儿子学会穿衣服。

◆多带孩子出去玩,尽量带孩子去各种场合。

◆把儿子画的画贴满墙壁,允许儿子在他床边的墙面上任意涂鸦。

◆大班下学期,锻炼儿子独立入园,起初在离园门口1米远处和儿子分手,让儿子独立入园,到后来,在我送儿子过马路之后就分手,他独自走300米入园,我会在马路另一边悄悄尾随。

◆刚开始帮儿子约小朋友来家里玩,带儿子去别人家玩,后来他可以自己约人,自己去别人家玩。

◆让儿子独自去买东西,并让儿子算出花了多少钱,找回多少钱。

◆经常请儿子帮我去邻居家拿东西或送东西。

◆凡事都与儿子商量,尽可能向他描述可能会发生什么,教他如何应对,让他有充分的心理预期,克服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与抵触。

◆4岁后,每年带他去旅游,开阔眼界,见识各种各样的人。

2、入学篇

上小学后,儿子顺利地度过了幼小衔接,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我和老公都个性开朗,为什么儿子如此胆小怯懦?我的教育方式究竟错在哪里?儿子上大班后,我彻底想明白了,我的错在于没有给儿子足够的安全感,同时又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总怕儿子在外面受委屈或欺负,总担心他这做不好那做不来,把所有事都包办代替下来,没有给孩子成长的机会。我一直过于纠结孩子交际能力弱,却忽视了对他的生活能力的培养,而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儿子入学后,我不但注重他学习习惯的养成,更注重对他自理能力的锻炼。如果孩子在生活上不能自理,自信也就无从谈起。

大班时,为了幼小衔接,老师们开始零星地教孩子们学数字、拼音,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都是写两行数字或拼音。我趁机告诉儿子,每天放学后先写作业,完成作业后再玩,儿子就养成了好习惯。

(1)良好学习习惯的建立

越早培养习惯,就越容易养成习惯。

入学前,我这样告诉儿子:

“你长大了,马上要成为一名小学生,小学的知识很简单,只要养成好习惯,你最多只需用五成力就可以学好了。有几点你需要知道:

“第一,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回答错了也没关系。会学习的孩子都会专心听讲。

“第二,认真完成作业。妈妈不会在你写完作业后另外加题。越早写完,你玩的时间就越多。

“第三,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妈妈可以为你保障后勤,但不负责帮你记作业。

“第四,分数不会影响妈妈对你的爱。你考100分,妈妈会很开心;你考个鸭蛋,我也不生气,你抱回来咱煮煮吃了。所以,看你自己喜欢考多少分,并为之去努力。”

最后我送给儿子一句话:“要学就踏踏实实地学,要玩就痛痛快快地玩。”

我还送给儿子一个记作业的小本,教会他简单记录的方法。

儿子在学习上完全无负担,并且明白了自己在学校该注意什么。

入学伊始,他就自己记作业并独立完成。不仅因为我相信他能独立完成,而且他无人可以依赖,只能靠他自己。

就这样,小家伙开开心心地去上学了。

(2)独立能力的引导和培养——独立上学放学

学校离我家所在的小区很近,离我单位更近。接了儿子一个月,国庆节后,我便让儿子每天放学自己到我单位来,在我办公室写作业,等我下班后我们再一起回家。学校门口有专人负责送孩子过马路,再到我单位就不用过马路了。

回家路上,我教儿子怎样通过小区门前的十字路口,路口的车很多,而且人行道的交通灯变绿时仍会有转弯车辆驶过。儿子每次过这个路口时,都紧紧抓住我的手。

二年级下学期的一天,我找借口说不能和他一起回家,他必须自己通过那个十字路口回家。通过一年多的锻炼,他其实完全可以自己过十字路口,只是没信心,有点害怕。那天我悄悄守在马路边,并请了个他不认识的叔叔(老公的同学,装作陌生人)跟着他一起过的十字路口,毕竟安全第一。

回家后儿子很兴奋地说:“妈妈,其实过那个十字路口并不难,你以后不用接我了,我自己能回家!”从此,儿子上学完全不用接送了。

独自通过十字路口回家这件事,让他感到很自豪。因为很多五六年级的孩子家长每天等在路口,只为接孩子过十字路口。

(3)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整理学具:初入小学时,我教了儿子一周,之后他就完全可以自己整理学具了。方法是列出每天上学所需学具种类并逐一对照。学习是他自己的事,首先体现在独立整理学具上。

检查作业:儿子到现在也没养成检查作业的好习惯。每次写完作业,他很少主动检查。但我签字时也绝不会帮他检查,做错或做对都由他自己负责。其实这个习惯很重要,但我并不逼他,强迫只会带来儿子对学习的厌倦。

(4)鼓励孩子

第一次期末考试后,我问他:“你认为自己学习好吗?”他说还可以吧,我觉得他对学习没信心。我告诉儿子:“其实你学习特别好,因为别人都要用百分百的努力,并且家长给予辅导,而你只花了很少的精力,完全独立学习,你能有这样的成绩,已经很棒了!”此后,儿子对学习信心满满,成绩也越来越好。

一个人对自己的定位决定了他努力的方向。

3、钢琴篇

儿子5岁时要求学钢琴,和我死缠烂磨了一个月,我才答应。

我说:“学琴很辛苦,一旦学了就不能放弃。在别的方面我可以尊重你的意见,但是一旦决定学琴,就要学十几年。哪天你说不想练了,我是不会答应的,要学就要坚持到底,你还学吗?”。

儿子表示不怕苦不怕累,坚决要学。从此,我们走上了艰辛的学琴之路。

儿子的新鲜感和热情维持了两年,之后多次表示不想学了,每次我都说,之前我们约定好了,要坚持到底。

我认识一个上初一的孩子小A,儿子也认识。

小A上初中之后,主动要求重新开始中断的钢琴学习,可是学了一个月以后,由于学业太紧张,被迫第二次放弃。

小A这样问妈妈:“我们同学都多才多艺,为什么我小时候你不让我上特长班呢?”

妈妈说:“你学过画画、跳舞、围棋、电子琴,可是到后来你都不愿意学了呀。”

小A说:“那你为什么不逼我呢?我们同学都是妈妈逼着学出来的。”这位妈妈无言以对,她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

我把这件事讲给儿子听,我告诉他:“你这么喜欢钢琴,如果现在放弃了,将来一定会后悔,却没有时间再学了。现在妈妈督促你坚持下来,将来你就会感谢我。”如此拉锯了一年,儿子终于度过了厌倦期。

儿子跳考五级,暑假里练琴很辛苦,每天都要练两个多小时,弹得不好还要挨我的训斥,甚至体罚!

考完以后,孩子的抽动症状全面爆发,各种动作轮番上演,这是因为我给他施加了太大的压力。后来我找到了海夫人,加入了“沐浴阳光群”,采用了正确的引导方法,儿子的症状很快缓解。

儿子考六级,暑假里每天练琴三个多小时,主要是因为平时不用功,到了考前二十天,才弹好一首曲子。这次我采取怀柔政策,连哄带骗外加鼓励。

我说:“考过了最好,考不过也没关系,只要你努力了就行。”这期间儿子弹哭过好几次,我任他尽情地宣泄,然后抱着他,安慰他,鼓励他。在这期间,我经常想,儿子承受得了这种辛苦吗?会不会又被我逼得出现症状?同时我也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专门为谁准备的真空环境,有些压力他必须面对。

有一次儿子对我说:“考完级我要做一件事,我要把考级书撕了!”我说:“可以,没问题,但是你把大型乐曲书留着可以吗?万一考不过明年咱们还得用。”儿子被我气得哭笑不得。

就这样,我们坚持考过了六级。当儿子知道自己通过了,高兴地说:“耶!妈妈,我成功了!”

我说:“有付出才有收获,你的辛苦没有白费,恭喜你,儿子!”

为考级练得更辛苦,但儿子没有出现症状。我的方法改变了,他的抗压能力也提高了。

海夫人:许多成功案例都告诉我们,对抽动症孩子而言,最重要、最需要的就是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在此基础上心力的提高和增强。看,这个孩子抗压能力增强后,参加六级钢琴考试虽然辛苦,但他并没有因此出现大反复。因为他所获得的稳定是有内在基础的真稳定。

我们约定,以后把功夫下在平时,每天坚持一小时,假期里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有时看着儿子在外面玩得正高兴,我实在不忍心喊他回来弹琴;有时看着儿子一遍一遍地练习弹琴,我感到很心疼,真想让他放弃算了,想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去玩儿……可是孩子都没有说放弃,我又怎能轻言放弃?儿子真的很喜欢弹琴,经常让我帮他打印出曲谱,他自己弹唱。如果没有他的这份热爱,我可能就不会如此执着。

学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长期枯燥的练习中,孩子能坚持下来靠的是孩子的兴趣和毅力,绝不能靠家长粗暴的打骂逼迫。

我的几点体会

从儿子出现抽动症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对于抽动症,我起初茫然无知,逃避否认,如今能做到从容面对。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1.家庭环境

以前我很强势,脾气暴躁,用老公的话说,就是脾气来了像疯狗一样,逮谁咬谁。从前的我不懂克制自己的情绪,不会管理情绪,甚至觉得没必要克制,反正谁都让着我。儿子抽动以后,为了改掉我的坏脾气,我看了很多文章,每天提醒自己有话好好说,每天反省自己今天有没有乱发脾气。我很快发现控制情绪并不是件多么难的事情。随着我的改变,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都越来越好了。

2.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理解

当我真正理解儿子,遇事站在他的角度去考虑之后,我发现儿子也变得善解人意起来,更容易沟通,不像过去那么执拗了。

3.有原则地放手

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的本领,他才能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相信,只要坚持正确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儿子最终就会痊愈的。

最后,感谢海夫人!感谢“沐浴阳光群”!

行走中

《爱是最好的良方》第二版 电子版 第六章 精选个例

如果觉得《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