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自闭症康复网 > 看似外向 实则孤独的“外向孤独症”

看似外向 实则孤独的“外向孤独症”

时间:2024-01-01 06:34:38

相关推荐

看似外向 实则孤独的“外向孤独症”

看似外向 实则孤独的“外向孤独症”,本篇文章为大家详细的介绍外向孤独症,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外向孤独症发病的8个危险信号。

1孤独症患儿也可以不孤独

虽然外在安静内敛,但孤独症患儿的内心真的拥有常人无法理解的痛苦。他们不能和正常人融洽的沟通交流,总是沉溺于自己的世界,我行我素。如何让他们摆脱心头的巨大阴影呢?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步便在于:学习如何运用行为治疗,培养孩子接受约束能力,协助其对自己的行为设立合理的限制,打破自己长期设立的一些个禁区,让孩子逐步走出来。

例如:一个孤独症小孩非常迷恋数字,入迷到一拿到纸笔就写数字,画图课要求他画画,也不理会老师的指示,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己心里想的数字上,虽然喜欢数字不见得是件坏事,或许成为他日后的特殊才能也说不定,但是已经沈迷到妨害他去学习其它能力时,就必须约束之,设立合理的行为限制。只要这些限制是合理的,执行者的态度保持一致,并能向孩子保证所设立的这些限制是正当的,让孩子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他们通常可以很快学会在此范围控制自己的行为。

当小孩的语言理解能力尚未通过听从吩咐完成指示的阶段,通常我们会降低标准,从行动约束开始,协助他建立合理的行为限制,了解听从吩咐与各型增强物之条件交换的关联后,再渐次引导致对口头约束的接受。然而,在养成条件交换习惯之前,必须先具备等待的能力,及学习接受自己欲求的东西不是想要就能够马上兑现的事实。一个小孩无法等待或轮流玩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他误解「等一下」就表示大人不给他想要的东西了,所以教导者的教养态度一定要保持一致,言而有信。

其次,最好事先拟定渐进的阶段目标,从大范围的行动约束开始,渐次增加约束的项目和时间,再慢慢褪去外在的约束条件,期望能导向孩子对自己行为自我规约的最终目标,亦即增进自我控制的效能。

接受约束的能力在于建立适当的学习习惯、是未来适应群体生活的第一步,而自发性的培养是鼓励孩子在合理的行为范围内、在不妨碍他人学习的条件下,活泼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特别对于缺乏动机、不会自己主动玩的小孩,要积极地诱导他对外界事物发生兴趣,有了喜好后,才会有学习动机,我们才可能有机会运用他喜欢的东西当作增强物协助他建立新行为,所以教养的方式一定要尽量活泼、生动,才能吸引小孩的注意力。同时也要鼓励他主动探索新环境,丰富生活中的官能刺激,创造尝试不同生活经验的机会,扩展行为目录中的好行为,以取代或减少自我刺激的不适当行为。

让孤独症患儿不再孤独,说难也难,说简单其实也算简单,对家长朋友们而言,无非是多花一点心思,想想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怎么做,都是值得的,您看呢?

2吃出来的孤独症

孩子是现在家长们孩子心中的宝贝,孩子生病家长心疼,自闭症也是当前的一种常见病,但是很多家长并不了解这种病症,只是一味的根据医生的指令行事,为了更好的治愈孩子的病,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近些年来,儿童孤独症患者呈增多的趋势。儿童心理卫生学专家指出:儿童孤独症患者典型特征是性情孤独———有的表现为神情淡漠、行为迟钝;有的则表现为恐惧胆怯,整日沉默寡言;也有的异常敏感,情绪易于激动或暴怒。

对于儿童孤独症的发生机理,过去认为是由于脑部机能障碍及后天教育方式不当所致。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发现,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亦与过量食用酸性食物密切相关。

现代生活中,人们的餐桌多是高脂肪、高糖分、高蛋白的营养型、精细型食物,而蔬菜、杂粮等粗食偏少。研究表明,高脂肪、高糖分和动物性食物中的磷、硫、氯等在人体内易于形成酸性物质,故有人把这类食物统称为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杂粮等食物中富含钾、钠、钙、镁等成分,在人体内表现为碱性,这些食物被称为碱性食物。注意膳食的酸碱平衡,有益于机体内PH值的相对稳定,使各种代谢功能协调,进而使身心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儿童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过量食用酸性食品的儿童,会渐进性地出现一系列症候———手足发凉、容易感冒、皮肤抵抗力降低,常哭闹不安,免疫功能亦下降;严重者殃及大脑功能———钾、钠、钙、锌等碱性矿物质离子是大脑发育和维持大脑功能所必不可少的物质,若摄入量过少,则可导致思维功能紊乱,对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目前,粗粮正逐渐被细粮所代替,饮食精细化。尤其是相当部分独生子女,糖果、巧克力等含糖量高的零食不断,更易于形成酸性体质。因此,在现代生活条件下,不可忽视儿童孤独症的预防。婴儿应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碱性矿物质,有益于孩子智力的发展。较大的儿童应少吃糖,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碱性食物。

当然,防治儿童孤独症要采取综合性措施,除讲究膳食的酸碱平衡外,还要让孩子多参加各种锻炼,多参与集体活动。切勿让孩子长期过封闭式的生活,以免形成孤僻性格而殃及孩子终生。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类似儿童孤独症的表现,应及时请教医生,妥善施治,并进行有关诱导训练。

家长应引导孩子与外界多交往和接触,让幼儿与同龄孩子一起玩耍、游戏、交谈和学习,使他们身心愉快,茁壮成长,以有效地预防幼儿孤独症。在我们生活中,孩子是我们最大的希望了,孩子一旦患上了这种疾病就会给家庭带来压力,我们的家长一定要预防好这种疾病的发生,希望我们的家长在生活中启到监督的作用,祝大家身体早日恢复健康!

性格而殃及孩子终生。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类似儿童孤独症的表现,应及时请教医生,妥善施治,并进行有关诱导训练。

3看似外向 实则孤独的“外向孤独症”

前一段时间,小宁患上了孤独症,并住进了医院。身边朋友听说以后,纷纷表示打死也不信,说小宁平日里非常开朗活泼,怎么会患上这种疾病呢?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详细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23岁的小宁在外企工作,虽然工作压力大,平时应酬也很多,但她在日常生活中却很善于交际,有很好的人缘,在大家的面前总是快快乐乐的样子,给老板留下了乐观、开朗的印象。

可母亲从去年开始就发现女儿回到家就把自己关进房里不愿意讲话。以为她工作多,家人也没打扰她。她也从不说自己有什么困难或遇到什么麻烦需要帮助。周末休息,她两天关在房里没说一句话,父母怕她出事,把她拽到心理医生面前。

专家医生诊断,小宁是得了外向孤独症,现在社会有不少这种患者。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跟人的气质类型、成长经历及社会环境相关。抑郁质的人,天生内心情感就比其他类型的人丰富和敏感,如果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发生过背叛或出卖的事件,则内心容易形成一种不安全的人际交往模式。在竞争激烈、人际交往复杂的社会,过多的情感表露并不适合,于是他们只好选择压抑和伪装,看似外向,实则孤独。

如何判断是否有外向孤独症倾向?专家介绍有8个明显信号:手机基本不离身;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从小懂得很多道理;有时候很神经,有时候很镇静;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伤心,但不会被发现;安慰很多人,但自己却没人安慰;会怀念从前,讨厌现在;有时候会笑得没心没肺,有时候却很沉默。表面上很善于交际,内心却很孤独,觉得无助。

生活中不少人都需要面对较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因此社会上出现这类病人并不值得奇怪。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帮助身边的这种朋友尽快恢复健康,找回昔日的开朗性格。

4外向型孤独症者什么样

外向型孤独症患者,顾名思义,日常生活中看似很活泼,很热情,善于交际,但内心实则孤独,没有可以倾诉内心情感的朋友。外向孤独症是一种网络说法,并不是医学上的孤独症。

外向型孤独症者在日常生活中很善于交际,有很好的人缘,在大家的面前总是喜笑颜开、快快乐乐的样子,给大家以乐观、开朗、热情、自信、进取的印象,这种人的内心情感往往很丰富,甚至是多愁善感。但他们不喜欢将之表现出来,不喜欢刻意地找人诉说。周围人也误以为他们内心很强大而没用心关心他们,所以,他们的情感没有人来理解。他们的朋友虽多,但没有几个可以倾心相谈的。他们自我感慨道:我虽外向但还是孤独。故有了外向孤独症一说。

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不少朋友都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疾病,这也是很正常的。如果在自我调节的基础上依然不能让自己恢复健康,这个时候就需要就医了,与心理医生聊聊天,谈谈你的内心想法,相信医生会帮你走出阴霾,找到快乐的自己。

5对孤独症 你了解多少

许多年轻父母喜欢安静,不爱哭闹,会自己玩,不依赖父母的婴儿,认为这样的孩子很好带,省心。可是,为一般人所不知的是,这样的婴儿往往很容易患婴儿孤独症。它是一种脑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的长期发展障碍的综合征

婴儿孤独症的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

1、极度孤独:从小对亲人不产生依恋,当父母给他喂奶时,不表示迎接,当伸手要抱他时,没有高兴活跃的表情。对外界无好奇心,一旦会自己走路,就不停地自己随心所欲地走,跑,不理会父母的召唤和斥责,随年龄增长,症状加重。

2、语言发育迟缓,2岁时仍不会说话,以后会说话了,语言也是刻板,贫乏的,常在使用代名词时颠倒,即使到了成人,语言发育也较欠缺。

3、对事物的变化具有强烈的抵触倾向;有一种保持同一状态的欲望,坚持环境的摆放格式不能变化,如果别人去变动就会出现强烈的焦虑反映或大哭大闹。

4、对某些无生命的东西,如玩具表现持续的依恋。

如果觉得《看似外向 实则孤独的“外向孤独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