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自闭症康复网 > 肝血管瘤的症状及诊断依据

肝血管瘤的症状及诊断依据

时间:2018-08-26 10:35:19

相关推荐

肝血管瘤的症状及诊断依据

肝血管瘤的症状及诊断依据,肝血管瘤的如何诊断,很多人对于如何诊断血管瘤不是很清楚,肝血管瘤要做很多检查工作,才可诊断为肝血管瘤

1肝血管瘤的诊断要点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包括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那么下面就为您介绍相关知识。

肝血管瘤临床表现:

肝血管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生长的部位、大小、生长速度和瘤体对肝脏的影响,发生的并发症有关。其生长缓慢,病程较长。临床分为隐匿型和症状型。隐匿型:绝大多数患者因瘤体小、无症状、多在查体和剖腹中偶然发现。尤其近年来,无损伤性检查方法普及检出率增多。症状型有各种症状:上腹隐痛不适、厌食、恶心、呕吐,类似慢性肝、胆、胰、胃肠病;也可长期发热、冷战、盗汗,类似肝脓疡、结核、这些可能与瘤体内出血、血栓形成或感染有关。

肝血管瘤压迫邻近脏器会出现症状:

肝血管瘤瘤体较小时,一般不会压迫邻近脏器。当肿瘤增大时可压迫、推移邻近脏器,出现各种症状。如压迫食管下端、胃、十二指肠,会出现吞咽困难、腹胀、腹疼、嗳气等症状;压迫肝和胆道可致胆囊积液、梗阻性黄疸,压迫门静脉引起门脉高压,下腔静脉受压可致腹水,孕妇则可影响分娩。

肝血管瘤检查时的特征:

多数有症状型者可在上腹扪及包块,钝圆、光滑柔软、囊性感、无压痛、随呼吸上下移动并与肝相连。个别患者包块质硬,偶然在瘤体上听诊可闻及传导的血管音。

大家通过以上的了解,想必大家现在对血管瘤有了深刻的认识了,希望大家能够有效的早期的预防血管瘤。如果您身边的朋友不幸得了血管瘤疾病,请及时有效的就医,这样才能够彻底的治疗。

2肝血管瘤临床症状及其诊断

肝脏血管瘤大多数是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那么大家是否都了解了吗?以下就为您详细介绍相关知识。

小的肝血管瘤往往无任何症状,但少数血管瘤增长较大,压迫邻近脏器,出现各种压迫症状。近年来随着B超及CT等影像学普及和临床上检查需要与恶性肿瘤鉴别,已引起人们重视。

发病率:肝脏血管瘤尸检发现率为7%左右,婴儿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率统计尚不准确,因为往往划人婴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中。有人统计婴儿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与婴儿肝血管内皮细胞瘤的比例约为1∶6。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生于30~50岁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约为5∶1。但也有人统计男女发病率差异不大,临床上女性病人居多,可能由于女性在妊娠期间,血管瘤增长较快,常出现症状较早,因而就诊多。另外女性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女性激素有关。

肝海绵状血管瘤发展缓慢,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之久。其临床表现随肿瘤大小、发生部位、生长速度、病人全身情况及肝脏和邻近脏器受压不同程度而不同。肿瘤小时无任何症状,有时瘤体积很大也无症状,常在B超体检及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或因其他疾病做腹部探查时偶然发现。这类病人占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绝大多数,而且肿瘤直径大多<4cm。随着肿瘤逐渐增大,约有40%可出现症状,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不适、腹痛、餐后饱胀、恶心、呕吐、长期低热,极少数梗阻性黄疸,绞痛,带蒂的血管瘤扭转,自发性破裂出血等。

通过本章介绍相信患者朋友已经有了新的认识。那么相对这种疾病,我们就可以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进行提前的预防,这样既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严重危害,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花费。

3肝血管瘤如何诊断?

肝血管瘤如何诊断?由血管组织发生的肿瘤称为血管瘤,其中80%属先天性的。血管瘤属于良性,生长缓慢,很少恶变。很多人对于如何诊断血管瘤不是很清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B超诊断:B超对肝内血管瘤的诊断具有简便易行,敏感性较高的优点,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检查方法,肝血管瘤往往由B超首先发现,其敏感性很高,甚至可检出1cm以下的小血管瘤,但其特异性不高。

(2)X线诊断:巨大血管瘤引起肝脏明显增大时,X光片可以显示肝脏增大。胃肠钡剂造影,也可显示胃肠道受推压的表现。有时血管瘤钙化,表现为条索状致密影,有呈放射状排列的倾向,偶尔可见静脉石,多数肝脏血管瘤较小,也不钙化,所以X光片和胃肠钡剂造影往往不能显示,只有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才能发现。由于其特异性不高,故临床上应用较少。

(3)肝动脉造影诊断:本法具有相当的特征性,病灶的检查率和诊断的符合率均较高,可达95%以上。

(4)放射性核素血池扫描诊断:一般认为血池扫描的特异性高,阳性提示诊断价值几乎达100%。但其敏感性较低,小于3cm的病灶不易检出,而3cm以上的血管瘤CT表现常较典型。

(5)动态CT诊断:近年来由于CT的广泛运用,大大提高了肝血管瘤的检出率。CT能发现较小的病灶,利用造影剂的作用,对肝内占位病灶能做出较好的定性诊断,血管瘤诊断的符合率较高可达95%左右,但对直径<2cm的血管瘤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

(6)MRI诊断: MRI对含血管的病灶敏感性较好,肝血管瘤血管腔内含有缓慢的血液流动。本法的检出率较高,但价格亦较高。总之诊断肝血管瘤的超声及CT最为方便,而血池扫描与肝动脉造影为确诊手段。

以上就是肝血管瘤如何诊断的具体介绍,相信大家通过阅读本文都有所了解了吧,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更好的诊断血管瘤,一旦发现,要及时治疗。

4肝血管瘤如何诊断

肝内血管瘤这种病大多是由于肝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或继发性血管扩张所致,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虽然较轻的肝血管瘤没有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危害,但放任不管病情加重会严重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学习肝血管瘤如何诊断有助于我们更了解这种疾病。

肿瘤见于肝脏任何部位,常位于包膜的下面,其中比例约10%为多发),肿瘤直径多小于4cm,但亦可小至数mm,个别大至30cm者.肿瘤表面呈暗红或紫色,外有包膜,切面呈海绵状。有时血管瘤内可见血栓形成和瘢痕,偶有钙化。显微镜下血管瘤是一内壁为不同大小的扁平内皮细胞的血管管道构成交通的空隙网,其中含红细胞,有时可见新鲜的机化血栓,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1.超声表现:

通过仪器诊断显示肝内均质,强回声病变,边界大多清楚,或病变区内强回声伴不规则低回声,病变内可显示扩张的血窦。

表现:

平扫:肝内低密度区,轮廓清楚,密度均匀或病变区内有更低密度区,代表血栓机化或纤维分隔,少数可见到钙化。

增强扫描:

早期病变边缘显著强化呈结节状或岛屿状,密度与邻近腹主动脉相近,明显高于周围肝实质密度,持续时间超过2分钟。

通过上面的学习,大家对肝血管瘤有了清晰的认识。如果身体有肝血管瘤的症状就要到医院接受上面这些检查,在医生的帮助下诊断病情。生活中,我们要保证愉悦的心情、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让身体更强壮让疾病远离我们。

5肝血管瘤的诊断检查方法有哪些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瘤,肝血管瘤的诊断检查方法有哪些?这是很多患者常问的问题,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希望对您有帮助。

1) B 超诊断: B 超对肝内血管瘤的诊断具有简便易行,敏感性较高的优点,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检查方法,肝血管瘤往往由 B 超首先发现,其敏感性很高 ,甚至可检出 1cm 以下的小血管瘤,但其特异性不高。

2) X 线诊断:巨大血管瘤引起肝脏明显增大时,单片可以显示肝脏增大。胃肠钡剂造影,也可显示胃肠道受推压的表现。有时血管瘤钙化,表现为条索状致密影 ,有呈放射状排列的倾向,偶尔可见静脉石,多数肝脏血管瘤较小,也不钙化,所以单片和胃肠钡剂造影往往不能显示,只有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才能发现。由于其特异性不高,故临床上应用较少。

3)肝动脉造影诊断:本法有相当的特征性,病灶的检查率和诊断的符合率均较高,可达 95% 以上。

4)放射性核素血池扫描诊断:一般认为血池扫描的特异性高, 阳性提示诊断价值几乎达 100% 。但其敏感性较低,小于3cm的病灶不易检出,而 3cm 以上的血管瘤 CT 表现常较典型。

5)动态 CT 诊断:近年来由于 CT 的广泛运用,大大提高了肝血管瘤的检出率。 CT 能发现较小的病灶,利用造影剂的作用,对肝内占位病灶能做出较好的定性诊断,血管瘤诊断的符合率较高可达 95% 左右,但对直径 < 2cm 的血管瘤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

6) MRI 诊断: MRI 对含血管的病灶敏感性较好,肝血管瘤血管腔内含有缓慢的血液流动,其T1 及T2弛豫时间较实体瘤为长。本法的检出率较高,但价格亦较高。总之诊断肝血管瘤的超声及CT最为方便,而血池扫描与肝动脉造影为确诊手段。

肝血管瘤的诊断检查方法有哪些?您都知道了吧,希望上述介绍能给您来帮助,如果发现家中有以上类型的血管瘤疾病的话,请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如果觉得《肝血管瘤的症状及诊断依据》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