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自闭症康复网 > 宝宝自闭症警示:目中无人

宝宝自闭症警示:目中无人

时间:2024-02-20 07:28:38

相关推荐

桐宝从幼儿园归来,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桐妈关心地询问其原因:“桐桐,怎么不高兴了?”“我们班的雅儿说我是大头宝宝。”桐宝深受打击,桐妈连忙安慰:“别不开心了,宝贝,头大说明脑容量大,是聪明的象征。”几

1如何开发宝宝脑力

桐宝从幼儿园归来,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桐妈关心地询问其原因:“桐桐,怎么不高兴了?”“我们班的雅儿说我是大头宝宝。”桐宝深受打击,桐妈连忙安慰:“别不开心了,宝贝,头大说明脑容量大,是聪明的象征。”

几天后,桐妈带桐宝上街购物,来到卖糖果的柜台前,桐妈让桐宝自行挑选:“桐桐,你选一个棒棒糖吧,妈妈买给你。”桐宝认真地挑选了一会儿,选中其中个头最大的一个,并加以说明:“我要这个最聪明、脑容量最大的棒棒糖!”

专家支招

大脑是人体“最高司令官”,我们的行为、语言、判断、感觉、思考统统由它指挥,如何让我们的宝宝变得更加聪明?脑力开发至关重要——

法宝一: 感知大脑

众所周知,我们的大脑分为两部分——左脑和右脑。左脑与右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掌管语言功能、数学运算、逻辑思维、分析判断,擅长理性思考,称为“知性脑”;右脑与左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掌管图像感觉、音乐韵律、创造性思维、空间想象,擅长情绪处理,称为“艺术脑”。

法宝二: 认清优势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左手灵活,擅长音乐、美术、富于创造力,我们称这样的人为“右脑优势”群体;而有的人右手灵活,擅长分析、运算、写作、语言表达能力强,我们称这样的人为“左脑优势”群体。那么,如何判断宝宝的“优势脑”呢?下面就让我们分别认识左脑优势与右脑优势的不同表现:具有左脑优势的宝宝通常会较早地学会说话和走路、能较快地掌握数字和运算、计划能力强,但容易混淆相似的符号及图形;具有右脑优势的宝宝通常直觉敏锐、瞬间记忆力强、具有分辨相似图形的能力、易表达感情。

2为什么自闭症宝宝越来越多

据《华盛顿邮报》5月5日报道,第一次全美成长失调方面的调查表明,大约有30万美国儿童被诊断患有自闭症,表现为语言社会交往能力和情绪失调等方面,其中男孩子患自闭症的比例是女孩的4倍,具有较高收入的白人家庭患有自闭症的小孩比普通家庭多。不过,报告表明,这也许是因为收入高的父母更容易带孩子就医的缘故。

与之相同,中国医院里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来看自闭症的孩子。就此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某医院主任医师刘先生。

记者:患了自闭症的孩子都有哪些典型表现呢

宝宝自闭症警示:目中无人

刘:不与人交往,孤独,没有社会交往能力,没有目光交流,语言发展缓慢,智力水平下降,有刻板的言语、刻板的动作,比如喜欢固定的玩具、喜欢看广告片。分不清人称代词“你”、“我”、“他”。

记者:造成孩子患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刘:既有遗传的因素,也有环境的污染,还有后天的教育与养育因素的影响。如果孩子1岁以内母亲没有给予适当的关照,缺少语言交流,孩子就容易患自闭症,比如高收入的家庭忙着挣钱,母亲疏于与孩子交流,孩子哭了没人抱,饿了没人理。在中国,育儿知识在传统上是口口相传的,社会上没有教如何做妈妈的课程,而现代社会又有许多育儿问题是年轻的妈妈们无法独自解决的。

记者:为什么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患有自闭症呢

刘: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现在的家长掌握的育儿知识比以前的家长多,他们发现了孩子的问题后,有治疗的意识。而以前都被当作调皮捣蛋,进行思想教育。

其次,家长的性格与教育方式对孩子影响很大。如果家长是粗暴型的,不能理解孩子的需要,打击孩子的想法,孩子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只好求诸自身,那么,他就会逐渐把心灵的闸门向外界关闭。而孩子一旦在自我的内心世界和个人世界中找到了寄托和发泄的渠道,就更不会有跟外界打交道的欲望了。

3关注幼儿园不爱说话的宝宝

在家里唧唧喳喳说个不停的宝宝,一进幼儿园却突然缄口不言了。宝宝为什么会这样呢?怎样让宝宝在幼儿园也活泼开朗、爱说爱笑呢

菁菁的奇怪表现

菁菁的表现让妈妈很纳闷:她在家里跟爸爸妈妈很爱说话,一句一句说得清清楚楚,但是在幼儿园里不爱说话。老师跟她说话,她总是不回答,只是看着老师点点头或者摇摇头。妈妈让她说“老师好”,她要么不说,要么低着头用很小的声音说。她跟小朋友倒也合得来,但是很少交流。妈妈问她为什么在幼儿园不说话,本来正说话的她就又不说话了。

专家:宝宝的选择性缄默现象必须关注

选择性缄默是指孩子已获得基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但因为心理和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却沉默不语的现象。其实质是孩子出现了社会适应困难,而不是语言本身出现了障碍。当孩子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孩子主要借助眼神、手势、点头、摇头等肢体语言进行交流。调查统计发现,孩子3岁左右开始出现这种现象,并且女孩比男孩更加常见。

选择性缄默的宝宝有两种不同的表现:一种是害羞、胆怯、退缩;另一种是冲动、攻击、暴躁。个别幼儿可能还有其他反应,例如,遗尿、遗粪等,这与他们不用语言及时向成人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状况有关。

如果宝宝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选择性缄默,需要到医院做专业治疗。但大多数孩子都是暂时的,属于社会适应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父母发现之后积极想办法帮助孩子,选择性缄默就会渐渐消失。

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选择性缄默现象,就会担心孩子是不是患有自闭症,因为自闭症的孩子也不爱说话。二者最大的区别是选择性缄默的孩子已经获得了基本的语言能力,只是在某些场合默默不语;而自闭症患儿没有获得基本的语言能力,无论跟家人还是外人都缺乏正常交流中的目光对视或一问一答的互动现象。例如问他一个问题,他通常是不回答或者只是重复你的问题。自闭症患儿需要早期发现和早期专业治疗。

4预防幼儿自闭家长如何到位?

幼儿心理自闭症,是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小脑生长发育迟缓精神疾病。其症状表现为幼儿心理和行为异常,对外界刺激缺乏积极反应,表情淡漠,性情孤独,少言寡语,闷闷不乐,回避与他人接触,经常不安地重复某种无意义的动作,如挤眼睛、皱眉头、注意力分散等不宜集中、视线游离不宜稳定等。有的甚至表现为攻击他人,如经常向同龄人挑衅,动手打人,用指甲抓人等。

幼儿心理自闭症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养育不当,例如,有的父母白天忙于上班工作,晚上忙于做家务,与幼儿接触的时间太少,致使彼此间的感情不能很好地交流,有的家庭里婆媳或公婆经常吵架,夫妻经常闹矛盾离婚,气氛紧张,矛盾重重,不团结,不和睦,使幼儿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体会不到父母和祖辈人的爱抚与关怀,感到冷漠、孤独,没有愉快欢乐,有的父母认为让幼儿吃好、穿好、不热着、不凉着、不饿着算了事,因而很少过问或关心幼儿,有的父母不关心幼儿的身体健康,不及时给幼儿检查治疗疾病;有的父母不管幼儿的消化、吸收能力如何,一味地高蛋白、高脂肪、高糖分喂养,使幼儿吃伤了脾胃,身体素质和抵抗能力越来越差,有的父母明明知道幼儿心理和行为异常,却听之任之,不加以纠正和制止,不进行说服教育和启发诱导。如此等等,都会影响幼儿的心理、生理发育,造成心理自闭症。

预防心理自闭症的发生,并使已患心理自闭症的幼儿得到解脱,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做父母的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增加与幼儿的接触时间,增强与幼儿的感情交流,平时要经常逗着幼儿玩耍,不断触摸幼儿的脑袋和四肢,亲吻幼儿的脸蛋和小手,并注意经常给幼儿赐以微笑和欢乐,使幼儿产生并获得安稳、愉悦和满足感。

二、工作完了不要急于忙家务,应抽出一定时间与幼儿亲热一番,用温柔、和蔼、可亲的语调与幼儿讲话说笑,给幼儿讲段生动有趣的故事,唱支婉转动听的歌曲,给幼儿洗澡,洗手脸,梳头,剪指甲等,使幼儿感到父母的亲切,自己有依靠,心胸开朗,精神愉快,从而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生理发育,有利于预防心理自闭症产生。

三、经常带幼儿到绿林和庄园中散步、玩耍,到公园里看飞鸟动物,看奇花异草,玩大型玩具。经常与幼儿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进行体育活动,从事极其简单的家务劳动等。这样既可增加幼儿的活动量,又可使幼儿得到锻炼,又可使幼儿受到教育。

四、建立民主、平等、团结、和睦的家庭关系,各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相互关心、相互体贴、互相帮助。要团结友爱、忠实诚恳、讲文明、有礼貌,注意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时时、事事、处处做幼儿的表率,给幼儿以极其良好的影响,使幼儿学习有榜样,上进有动力和信心。

五、科学地养育幼儿,既要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爱护幼儿,又要严格要求和耐心教育幼儿;既要给幼儿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又要对幼儿进行科学地喂养;既要及时地给幼儿检查治疗疾病,关心幼儿的身体健康,又要注重幼儿的道德品质教育,关心幼儿的心理健康。

六、如果幼儿已经产生了心理自闭症,一不要抱怨、责备,二不要讽刺、挖苦,三不要辱骂或拳脚相加。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易松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启发诱导,做到养与育相结合,父母的积极性与幼儿的自觉性相结合,使幼儿的心理自闭症得到尽快解脱。

5“目中无人”宝宝自闭症警示

当你用食物或玩具逗引五六个月大的孩子,而宝宝却总是“目中无人”,不愿与你对视时,一定要引起注意,这可能是自闭症的先兆。

不过这么大的孩子,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情绪因素、身体状况等,偶尔的几次异常表现还不能说明问题,如果在一段时间,比如几个星期、几个月持续出现类似表现,家长最好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进行排查。 如果到了一岁左右,孩子对自己的名字还没有反应或反应非常迟钝,家长更要高度警惕了。

北京某医院儿科主任秦教授表示:“对于自闭症患儿来说,只有早发现、早干预、进行行为矫治,才能帮他们缩短与正常社会的差距,让他们早日融入社会。”

如果在孩子一岁前发现自闭症征象,可早期进行行为矫治,家长应多跟孩子说说话、多带孩子到室外玩耍,多接触别的孩子,并寻求医生的帮助,尽量早日帮孩子脱离“孤独的世界”。但一般来说,明确诊断儿童自闭症,最早要在一两岁,此时方可进行正规的治疗。

如果觉得《宝宝自闭症警示:目中无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